丁明淵:設計筑園是次建筑冒險 (圖)
2008-07-07 19:43:12 作者:Govi 來源:外灘畫報 瀏覽次數:
1991 年從同濟畢業(yè)至今,筑園的主設計師丁明淵已有17 年的建筑設計生涯。作為上海中房建筑設計院的院長,他向我們詮釋筑園身上所凝結的先鋒理念和未來訴求。
D=丁明淵
B:筑園最初的靈感來自哪里?
D:主要有兩個起源。我們一直想做一個建筑師的會所或俱樂部,一次偶然的造訪讓我們覺得蘇州平江路這條小巷非常適合這個理念;另外我們希望做一個生態(tài)節(jié)能方面的實驗項目。
B:筑園的核心設計理念是什么?
D:外表和視覺上傳承老房子及附近街區(qū)的歷史元素,內在上滿足現代甚至未來的居住需求,并很好地把后者隱藏于前者的外表下面。例如客房二樓地板所在的高度其實經過重新調整,這樣很好解決了兩個樓層層高的分配。客房內的窗戶都采用了雙層真空玻璃,解決了老房子的隔熱和隔音問題。但這些單從外表上都是看不出來的。
B:設計部分最大的亮點在哪里?
D:保留了庭院里那堵老蘇州式的“空斗墻”,這種當地的文化元素也被我們采用到酒店的設計中,庭院和天井地磚的鋪設格局都采用了這種靈感。另外,書吧內的大型書架構造也是空斗墻概念的延伸,鏤空的構造既能起到隔斷作用,又不會讓空間變得壓抑。
B:設計中有什么遺憾的地方?
D:由于房子是租用的,在改建時有很多顧慮,關于生態(tài)節(jié)能的理念也只用了80% 左右。很多如地熱空調和太陽能等設施沒有顧及到。
B:畫廊的改造比較有意思,能談談嗎?
D:畫廊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一個廢棄的走火巷,供兩邊的居民逃生之用,我們把它改造成一個長方形的畫廊。最有意思的是屋頂,根據兩邊老式房屋墻壁的輪廓,我們采用了很多三角形的半透明立面,疊合到一起視覺效果非常立體。室內既遮陽又符合畫廊透光的需求,節(jié)省了燈光的能耗。但在外面,這一切看上去卻很低調。
B:你最喜歡自己的哪一款作品?
D:近期的作品比較喜歡的是上海的九間堂別墅。如同北京長城下的公社,圍繞著開發(fā)商中式意味的主題,我們和中國香港、日本的設計師設計了各自的作品。
編輯:royal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