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火車何時不再是文學的敵人
2008-09-04 18:44:06 作者:李曉亮 來源:中國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像帶魚,就像被壓扁了的帶魚那樣,想叫也叫不出來,想哭也哭不出來;滿頭大汗,渾身乏力,呼吸困難,是死是活,只能聽天由命了……”這不是小說作品中敘述,而是新聞報道中的一節(jié)心理描述。它是幾年前,一位叫邵麗真的乘客春運時乘火車的切身感受。
“春運”已經(jīng)被譽為“一年一度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其間的酸苦悲辛,非置身其中不能知也。所以,當胡戈的《春運帝國》,甫一面試,立刻引起了無數(shù)情感共鳴。
在國人的“春運恐懼癥”的語境下,“火車”、“鐵道部”、“春運”似乎已成為不少人心中的敏感詞,任何相關新聞都能引起關注。下面這條新聞也不例外:日前,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鄭健,首度向外披露,“'十一五'期間,鐵道部準備投資約1500億元修建548座新客站,其中要建成一批百年不朽的客站?!?
“1500億元”和“百年不朽”,被一些媒體提煉為關鍵詞,自然也引來大量跟帖。歸納起來,大家的主要疑問在于,“百年不朽”真能煉成么?果真如此,隨著科技發(fā)展,百年后還能發(fā)揮預期效用嗎?如果不能,豈不造成巨大浪費?當然,也有一些網(wǎng)友是借這個話題,詬病“鐵老大”的積弊,一澆心中塊壘。
應該說,質(zhì)疑不無道理。暫且不論其間程序正義是否無可指摘。單就現(xiàn)實可行性而言,就可存疑。因為這些車站,首先必須對抗“推倒重來的城市建設”之病。當下,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希望按照自己的設計改造、重建城市。若重建病得不到遏制,車站說不定很快就湮于千人一面的城市廣場或地標性建筑群中了,何談不朽?
還有個問題 總是排著令人絕望的長隊,這些問題不解決,火車站建得再敞亮,也是徒具外表。
對比國外,在法國,乘客已可網(wǎng)上訂票,在自動提票機上取票;而在美國,火車上朋友可以相視而坐,座位也掉轉(zhuǎn)方向,小孩子都可以把它當玩具。當然,囿于國情,我們不會奢望中國火車也能如此便捷舒適,但這種服務理念,無疑值得學習借鑒。
同樣,我們也不會天真地以為,質(zhì)疑或發(fā)對聲,就能阻遏開建的步伐,比如淮安南北標志園,已在爭議聲中如期開工。但作為納稅者,我們至少應該看到每分錢用到了刀刃上。信息的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是最起碼的要求。拋開分歧與爭議,我們也真誠希望建設出質(zhì)量過硬,在目前余震不斷的大地上,真正屹立百年的車站,如此則功莫大焉了。而不是像湖北大竹水電站那樣,剛一竣工即遭廢棄。
當然,百年不朽,只是一個傳奇式想象?!安恍唷辈粌H是物理意義上的經(jīng)久耐用,還包涵內(nèi)在精神價值考量。無疑,車站的實用價值要大于觀賞價值,建筑美學應讓位于現(xiàn)實功用。而從現(xiàn)在“鐵老大”飽受詬病的買票難、退票費、服務態(tài)度差、站票坐票同價、嚴重超員甚至釀發(fā)慘劇等諸多問題來看,鋼筋水泥的百年車站,也難以深入人心。
若是鐵道部真能認識到服務上的不足,而非陶然地給自己打90分,并在公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以民生為念竭力改進,直臻善境,才能真的不朽。必先有一個人性化的鐵道部,而后有百年不朽之車站。如此,則哪怕簡陋的山區(qū)小站,也能不朽于世。套用經(jīng)典句式就是:有的車站簡陋,但它會不朽,有的車站奢華,但早已腐朽。
有學者說,上學時看了車廂里殘酷的搶位戰(zhàn),才徹底拋棄了“庸俗浪漫主義”的想象,不再認為火車意味著傳奇邂逅,而是視火車為文學的敵人。筆者也曾有持車票卻擠不上車最后爬窗入車的驚險經(jīng)歷。這讓人想起一句詩:“列車軋在中國的肋骨上/一節(jié)接著一節(jié)社會問題?!被蛟S只有當春運不再是國人夢魘,火車才不再是文學的敵人,車站也才有望真正不朽吧。
“春運”已經(jīng)被譽為“一年一度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其間的酸苦悲辛,非置身其中不能知也。所以,當胡戈的《春運帝國》,甫一面試,立刻引起了無數(shù)情感共鳴。
在國人的“春運恐懼癥”的語境下,“火車”、“鐵道部”、“春運”似乎已成為不少人心中的敏感詞,任何相關新聞都能引起關注。下面這條新聞也不例外:日前,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鄭健,首度向外披露,“'十一五'期間,鐵道部準備投資約1500億元修建548座新客站,其中要建成一批百年不朽的客站?!?
“1500億元”和“百年不朽”,被一些媒體提煉為關鍵詞,自然也引來大量跟帖。歸納起來,大家的主要疑問在于,“百年不朽”真能煉成么?果真如此,隨著科技發(fā)展,百年后還能發(fā)揮預期效用嗎?如果不能,豈不造成巨大浪費?當然,也有一些網(wǎng)友是借這個話題,詬病“鐵老大”的積弊,一澆心中塊壘。
應該說,質(zhì)疑不無道理。暫且不論其間程序正義是否無可指摘。單就現(xiàn)實可行性而言,就可存疑。因為這些車站,首先必須對抗“推倒重來的城市建設”之病。當下,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希望按照自己的設計改造、重建城市。若重建病得不到遏制,車站說不定很快就湮于千人一面的城市廣場或地標性建筑群中了,何談不朽?
還有個問題 總是排著令人絕望的長隊,這些問題不解決,火車站建得再敞亮,也是徒具外表。
對比國外,在法國,乘客已可網(wǎng)上訂票,在自動提票機上取票;而在美國,火車上朋友可以相視而坐,座位也掉轉(zhuǎn)方向,小孩子都可以把它當玩具。當然,囿于國情,我們不會奢望中國火車也能如此便捷舒適,但這種服務理念,無疑值得學習借鑒。
同樣,我們也不會天真地以為,質(zhì)疑或發(fā)對聲,就能阻遏開建的步伐,比如淮安南北標志園,已在爭議聲中如期開工。但作為納稅者,我們至少應該看到每分錢用到了刀刃上。信息的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是最起碼的要求。拋開分歧與爭議,我們也真誠希望建設出質(zhì)量過硬,在目前余震不斷的大地上,真正屹立百年的車站,如此則功莫大焉了。而不是像湖北大竹水電站那樣,剛一竣工即遭廢棄。
當然,百年不朽,只是一個傳奇式想象?!安恍唷辈粌H是物理意義上的經(jīng)久耐用,還包涵內(nèi)在精神價值考量。無疑,車站的實用價值要大于觀賞價值,建筑美學應讓位于現(xiàn)實功用。而從現(xiàn)在“鐵老大”飽受詬病的買票難、退票費、服務態(tài)度差、站票坐票同價、嚴重超員甚至釀發(fā)慘劇等諸多問題來看,鋼筋水泥的百年車站,也難以深入人心。
若是鐵道部真能認識到服務上的不足,而非陶然地給自己打90分,并在公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以民生為念竭力改進,直臻善境,才能真的不朽。必先有一個人性化的鐵道部,而后有百年不朽之車站。如此,則哪怕簡陋的山區(qū)小站,也能不朽于世。套用經(jīng)典句式就是:有的車站簡陋,但它會不朽,有的車站奢華,但早已腐朽。
有學者說,上學時看了車廂里殘酷的搶位戰(zhàn),才徹底拋棄了“庸俗浪漫主義”的想象,不再認為火車意味著傳奇邂逅,而是視火車為文學的敵人。筆者也曾有持車票卻擠不上車最后爬窗入車的驚險經(jīng)歷。這讓人想起一句詩:“列車軋在中國的肋骨上/一節(jié)接著一節(jié)社會問題?!被蛟S只有當春運不再是國人夢魘,火車才不再是文學的敵人,車站也才有望真正不朽吧。
編輯:songgaofe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者,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