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一:明代趙希鵠在其所著《洞天清祿集?怪石辨》中把靈璧石排在第一位,并說辯靈璧石的特點和真?zhèn)危骸吧缙?,間有白紋如玉,叩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動。偽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蓋太湖石亦微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
資料二:《云林石譜》記載:宿州靈璧縣,地名磬石山,石產(chǎn)土中,歲久穴深數(shù)丈。其質(zhì)為赤泥漬滿,土人多以鐵刃遍刮凡三兩次,既露石色,即以黃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潤,扣之鏗然有聲。
這些古典的辨?zhèn)蔚恼f法,一直被視為經(jīng)典并被廣泛引用,傳播至今,造成外地石友的迷惑。
誤區(qū)1---顏色,色如漆為靈璧石,否則就懷疑。
實際上,靈璧石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各色品種目前發(fā)現(xiàn)的已經(jīng)近200種(據(jù)《靈璧石譜》考證有185個品種),只是以黑色磬石作為代表而已。
誤區(qū)2 ---硬度,用刀刮的方法鑒別靈璧石,如果出粉末,不是靈璧石。
實際上,靈壁石磬石的硬度據(jù)清華大學(xué)溫慶博教授測試為3到4度,刀子肯定可以刮動。個別非磬石品種硬度可以達到4度以上,比如玉化皖螺石,彩玉石等就很難用刀刮出粉末了。有些品種如呂梁石類的黃色部分,甚至用指甲都可以刮出粉末。
誤區(qū)3-聲音,敲之有金屬或其他響亮的聲音,就是靈璧石,否則就不是。
實際上,即使是靈璧石中的磬石,如果中間發(fā)育有微裂隙或者白色筋脈較寬較多的話,聲音就會比較啞。有些優(yōu)質(zhì)的磬石因為造型飽滿圓肥,也是沒有聲音的,而那些多洞或者薄,銳,尖角,懸的靈璧石往往聲音較出色。聲音也許可以作為磬石的標準,或者作為靈璧石品質(zhì)高低的一個標準,但不能作為是否為靈璧石的標準。靈璧石中上百品種里磬石只是其中之一,大量的靈璧石其他品種大多是沒有聲音之美的(其他品種靈璧石偶有聲音奇美者則更加珍貴)。
出現(xiàn)這三方面的誤區(qū),主要是古代受開采條件的限制,發(fā)現(xiàn)的品種僅限于磬石,而現(xiàn)在的界定擴大了,品種豐富,測試更加科學(xué)。
其他誤區(qū)
一:對處理手段誤解造成的辨?zhèn)握`區(qū)
有些玩石新手,從老資格的收藏家手里買來一塊“老”靈璧石,一聽到別人(特別是商人或者別有用心的人)說,這塊石頭用鹽酸”燒”過了,就大驚小怪。感覺好像上當了一樣。這也是一個辨?zhèn)握`區(qū)。其實,只要沒有人為改變石頭的形態(tài)、紋理、色澤就應(yīng)視為天然靈璧奇石。
在一些老資格的收藏家手里,或多或少都會有用鹽酸處理的靈璧石。是凡靈璧石的老玩家都知道,現(xiàn)代靈璧石挖掘大約始于1985年,在2003年之前,在這大約20年時間里,不論什么品種的靈璧石,基本用鹽酸來處理石表。事實上,鹽酸只是處理了靈璧石表面的氧化物風(fēng)化層。我們可以隨便打開一本資格稍微老一點的書籍,2000年前的奇石書籍,在論述靈璧石的表面處理時,會專門介紹用稀鹽酸進行表面處理。但使用鹽酸一定要有度,要慎重。如果用酸過濃,泡的時間太久的話,就會把石頭表面的氧化物化學(xué)反應(yīng)完畢接著與石頭成分反應(yīng),俗話燒老了,燒到石頭的質(zhì)地了,傷了皮,給予人的不是美感,而是象燒焦了的皮膚,慘不忍睹。
2000年以后,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只有彩色靈璧石用鹽酸處理,效果才更加好,用當?shù)厥r(nóng)的話說,就是“用了鹽酸,黑的更黑,白的更白,紅的更艷”.黑色的磬石由于用鹽酸更加黑,紋理和石表顏色相同了,抹煞了紋理的美,就沒有人再用鹽酸來處理磬石了,靈璧石中的龜紋石更加沒有人用。酸洗與否的原則是:有助與提高觀賞效果而又沒有改變原形原色原質(zhì)的話,是可以用的,比如靈璧石中的彩玉石,白靈石,五彩石,漢畫石,紅龍鱗石,黃龍鱗石等等,是可以用酸的,鹽酸處理干凈表面的氧化物后,色彩更加鮮亮。只要是好石頭,用鹽酸處理后,不用蠟封,放在一個陰涼潮濕的地方,比如地下室或者經(jīng)常用濕布擦拭,5,6年后,更加美,石表皮殼狀更加潤澤且自然有一層蠟封的感覺,有助于包漿形成。
二:靈璧石藝術(shù)品與作偽混淆的誤區(qū)
靈璧石早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被人們發(fā)掘并用于制作當時重要的樂器??磬,可見靈璧石制作應(yīng)用之古已有之?,F(xiàn)代靈璧人,發(fā)現(xiàn)靈璧磬石不僅是制作石磬、石工藝品的佳石,更開發(fā)出磬石茶具/文房四寶/畫盤字畫/十二生肖/人物/動物/磬石圓桌/魚缸/等系列產(chǎn)品。
最新評論: |
中國風(fēng)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