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物防治美國白蛾獲突破
由天津市科委立項、天津市園林綠化研究所獨立承接的《美國白蛾生物防治技術成果轉化》課題近期完成。該研究在國內首創(chuàng)了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美國白蛾無公害綜合防治體系,成功地進行了生物防治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延伸研究。
課題在周氏嚙小蜂、生物藥劑及物理機械等無公害技術防治美國白蛾上取得全面突破。據(jù)該所植保中心主任張淑萍介紹,周氏嚙小蜂“快捷接蜂技術”的研究是課題的一個亮點,新繁育方法使小蜂生產速度提高30%以上,目前該項技術成果已申報專利。
另外,課題還率先研究出利用冬季或早春從野外直接采集美國白蛾寄生蛹作為復壯蜂種的方法,并且在國內首次創(chuàng)立采用了以“控溫控濕雙控法”進行蜂種的保存技術。以上技術使天津市園林研究所周氏嚙小蜂的年生產量達到10億頭。
近三年,天津市的園林植保走上了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的無公害綜合防治軌道,無公害藥劑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其中美國白蛾的無公害防治技術和無公害藥劑占有絕對比率。張淑萍表示,課題通過試驗確定防治四齡前美國白蛾幼蟲應用20%的除蟲脲,四齡后的幼蟲應用1.2%的煙參堿,兩種藥劑均屬于生物藥劑。
截止到2009年11月20日,三年來該項目共生產周氏嚙小蜂18.06億頭。先后在天津市及山東、河北、遼寧、上海、新疆等地進行應用釋放或提供了蜂種,示范面積達2.2萬畝;面向天津市內推廣應用了生物藥劑13.95噸;建立了美國白蛾無公害綜合防治示范區(qū)3處,示范面積達到1.6萬畝,成功地進行了生物防治技術成果的轉化示范。而所有這些措施的應用,不但成功使天津市美國白蛾防治達到“有蟲不成災”的目標,也使化學藥劑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天津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有效保護。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