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20年后世界被“低碳化”
互聯(lián)網的誕生起源于一場恐懼。三四十年前,美蘇核冷戰(zhàn)的威脅迫使美國科學家去構思一個能經得住核戰(zhàn)并自行修復的智能網絡。
今天我們有一場新的恐懼??“假如全球氣候的平均溫度再上升3度,世界環(huán)境變化過程便不可逆轉?!蓖瑫r也有一場新的機遇??綠色革命和低碳經濟將徹底改變人類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現(xiàn)狀,給全球經濟增長帶到一股全新的動力。
兩個月前,本意在推進全球合作的哥本哈根大會被演繹成了各方扯皮爭嚷、各類組織鼓噪哄堂的大會。
2009年12月12日太平洋島國圖瓦魯?shù)呐c會代表伊恩?福萊面對大會的混亂局面,對與會各方說:“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哭了。要一個大男人承認哭泣不是件容易的事?!?/P>
圖瓦魯,這個西南太平洋上只有26平方公里的島國,在互聯(lián)網時代因為其域名叫做“TV”而大發(fā)橫財。但隨著海平面上升,生活在海拔不到兩米高的一萬多人口的地理域名將不知命運如何。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領銜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在全球上映。片中,北極冰山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在動畫模擬下一個個沿海國際大都市在銀幕上沉沒海底??紐約、波士頓、華盛頓、洛杉磯、上海、天津、香港、新加坡、倫敦、羅馬等等。
戈爾的“伎倆”用“魔鬼經濟學家”勒文特的話講,“是要將一直以來對氣候變暖不愿采取實際行動的世界人民嚇個半死?!边@一招管用嗎?
美國環(huán)境專家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指出“抗擊全球氣候變暖需要一次二戰(zhàn)式的全球總動員?!边@會發(fā)生嗎?
在這場全球減排的辯論博弈中,中國的位置可謂處在風暴中心。一點不夸張地說,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和資源消耗方式掌握著保護全球環(huán)境的鑰匙。
我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從鄉(xiāng)村向城市的人口遷徙。其規(guī)模需要每兩個月我國便建成投入使用一座相當于姚明打球所在休斯頓市的兩百萬人中型城市。
假如在2030年我國GDP終于超過美國,我國的資源消耗與美國目前水平看齊。從現(xiàn)在到2030年,假如我們依然沿用目前的建筑材料和能耗方式,我國新建成供5億新市民居住的樓宇將消耗殆盡我國全部表土資源和全部煤炭儲量。到那時我國全部樓宇的能源消耗將相當于今天全球能源消耗的總和。
西方經濟學史家總結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濟成功的奧秘時往往忽略兩點??一直以來取之不盡的低成本石油和西方經濟起飛時無所顧忌的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在二十一世紀起飛時,卻被世界能源和環(huán)境的的嚴酷事實告知,已經輪不上我們大手大腳。
在現(xiàn)實生活里,驅動人類的是恐懼與貪婪,而不是單單的覺悟。
要解決人類的命運困局,解決我國發(fā)展的能源窘境,也許真正引發(fā)一場綠色革命和低碳浪潮的將是人性的貪婪。2008年夏天當石油價格飆升到每桶150美元,我們得以一瞥綠色能源背后的“動物精神”。在美國股市上市的幾家中國太陽能光伏廠商,其股價在幾倍的區(qū)間內劇烈波動,同時所有的在美上市的新能源股價在短期內翻倍。
從1980/90年代的能源危機到2000年代的全球氣候變暖,綠色革命和低碳浪潮其實已經蓄勢待發(fā)。要實現(xiàn)根本變革,只缺一個好故事,好商業(yè)模式和一場獨立于石油價格的好泡沫。這種情況幾番相像互聯(lián)網浪潮走過的歷程。
互聯(lián)網在1970年代誕生理論,1980年代首次在美國幾所大學間搭建試驗網。在早期沒有多少人看到網絡的好處和必要性。1990年代初期,首個贏利的互聯(lián)網服務商美洲在線出現(xiàn)。目前低碳經濟正處于這樣的嬰兒期。
1995年,美國證券分析員瑪麗?米克爾發(fā)表了里程碑式的《互聯(lián)網報告》,挑起了投資者的胃口。同年,瀏覽器軟件商網景公司股票上市,當天股價從14美元飆升到75美元。1996年美國頒布放開市場競爭的電信法案。至此人性的貪婪已然喚起,互聯(lián)網泡沫浪潮前浪接后浪,剩下便是大家熟悉的歷史。
用《紐約時報》記者丹尼?格羅斯的話講,“好的泡沫其實是資本主義在短時間內快速轉變經濟模式和革新某項產業(yè)的有力機制?!蔽宜诖牡吞冀洕菽沁@么一場激蕩人心的良性泡沫。
假如低碳泡沫即將到來,何不讓它源自全球氣候變暖的風暴中心??中國,繼而席卷世界呢?尤其當我國清潔能源的步伐實際上已經領先西方。
什么能挑起人們對低碳的貪婪?試想一下深得股神巴菲特青睞的比亞迪汽車,過去一年該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經增長7倍。它的背后是科技,好的商業(yè)模式和一個好的故事。所缺的是我國經濟中宏觀政策??投資信貸串聯(lián)出更多人們對低碳的財富遐想。
期待在二十年后,我們的世界將被“低碳化(Decarbonated)”。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