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藤則藤應成為城市綠化的一個方向
如今,在城市人口與建筑密集的主城區(qū)內,已很難找到植樹種草的空地了,通過大面積擴張綠地來大規(guī)模增加綠量在主城區(qū)早已行不通啦。
因此,我認為,城市尤其是主城區(qū)的綠化重點不是植樹種草,而是種藤。
因為城市有大量的仍然“赤身裸體”、沒有穿上綠衣裳的圍墻、柵欄、駁岸、石坡、崖壁、巖頂、墩柱、橋梁和外墻等,均可供藤本植物纏繞、攀緣、吸附、懸垂或匍匐生長。
藤本植物具有眾多獨特的優(yōu)點。一是“占天不占地”,或者說占地極少,這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區(qū)尤其可貴。
二是能使各種沒有土壤的硬質表面長滿美麗的綠色生命,有的能爬至六七層樓高,并用綠色外衣對灰暗破舊的墻體和廁所、垃圾站、化糞池等進行遮丑蔽亂,這是草本和木本植物做不到的。
三是多數(shù)既性喜陰濕環(huán)境又不怕強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少,栽種成本低。
四是能減少墻面輻射,吸去墻上水分,使潮濕的房屋變得干燥,而干燥的季節(jié)又能增加濕度,同時調節(jié)室溫節(jié)約能源。
五是在屋頂綠化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屋頂綠化的常規(guī)做法是在屋頂鋪一層厚厚的富含水分的營養(yǎng)土植綠,每平方米屋頂要增加數(shù)10公斤重量,造價一般每平方米200元以上,如需屋頂加固和防滲,造價還要高。這是屋頂綠化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
如果用藤本植物綠化屋頂,可使成本大大減少,進而大大加快屋頂綠化的進程。它無需在整個屋頂鋪上一層厚厚的營養(yǎng)土,屋頂無需加固和防滲,連塑鋼瓦、石棉瓦和玻璃鋼瓦屋頂都能承重,只需在屋頂連接墻、梁、柱等承重部位的若干“點”上固定若干個盛裝營養(yǎng)土的構筑物,種上藤,只需對幾“點”藤根澆水施肥,它就能爬滿整個沒有泥土的硬質屋頂。低層建筑只需在墻根植藤就能爬滿外墻和屋頂。
由此看來,城市應作出強制性規(guī)定:今后新建樓房屋頂必須預留盛裝營養(yǎng)土的構筑物,以便于種藤。
為防止“高空風”掀落屋頂土層和植被,12層或40米以上高樓屋頂一般不允許綠化。但只要盛裝營養(yǎng)土的構筑物是牢固的,40米以上的高樓屋頂也能植藤,“高空風”是不能將藤蔓扯斷掀落的。
爬山虎是一種生長極快的植物,沒幾年就能使多層樓房披滿綠毯,人們只留窗戶沒讓它“攻占”,輕風吹過,綠油油的葉子就像隨風蕩漾的水紋一樣,給人的感覺真是舒服極了。而沒有爬山虎的建筑看上去就像一幢幢由鋼鐵水泥做成的“方盒子”,看起來離自然那么遙遠,那么缺少親近感。
但是,在小區(qū)和沿街處新粉刷外墻時,大量爬山虎卻被拔除了。難道建筑的自然的綠色外衣不比建筑涂料更環(huán)保更生態(tài)更漂亮嗎?我不明白。
藤本植物品種豐富多彩,常見的有紫藤、凌霄、山葡萄、金銀花、常春藤、爬山虎、扶芳藤、啤酒花和藤本月季等,可將環(huán)境裝扮得花團錦簇五彩繽紛。應規(guī)劃好,不應讓爬山虎一統(tǒng)天下。
哪些地方需要種藤,應摸清底細,要將應藤盡藤作為城市綠化的硬指標,明確責任,層層包干,納入考核。
呼吁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帶頭,市民積極參與,在城市掀起種藤熱。
如果城市應攀緣藤本植物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都能披上綠裝,那將為城市增加多少綠量??!那無疑將是生態(tài)城市、森林城市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