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年輪,不僅記錄著年齡,還記錄著環(huán)境信息
圓柏古樹:地球的“信息庫”
5月?lián)P州的清晨,當你在圓柏樹下散步,一陣風襲來,這時你應該抬頭,欣賞大自然的奧秘——圓柏授粉的秘密。
圓柏,與銀杏一樣,曾在地質年代統(tǒng)治著地球。它沒有漂亮的花,因此它的繁殖需要借助風力。5月正是圓柏的花期,當風吹過,花粉形成“煙霧”,隨風飄到遠處,漫無邊際地尋找它們的歸宿。最后,很多的花粉都在空中逝去生命活力,而少量的花粉找到的歸宿,成為繁殖下一代的關鍵。
揚州有兩個“古柏群落”
揚州古樹名木名錄中,記錄著82棵圓柏,“其實,如果把龍柏也算進去,圓柏家族有90棵古樹。”原園林局高級工程師孫如竹說:“這個數(shù)字,非常接近銀杏古樹。”作為古樹,圓柏與銀杏的分布格局大不相同,“圓柏分布集中,往往栽植在一起,形成一個或大或小的群落——古柏群落”
在揚州,圓柏古樹有兩個比較集中的區(qū)域:大明寺和瘦西湖。“這種分布特點,與圓柏古樹在全國各地分布的情形一樣。”
孫如竹介紹,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圓柏是古代寺院和園林最愛種植的樹種之一,“四季常綠,壽命千古。”
具體到揚州,在大明寺入口處門前、大明寺牌樓前、大明寺下坡臺階處、大明寺四松草堂內、大明寺西園和西園觀魚池處、大明寺大雄寶殿前等地方,都分布著古樹圓柏。瘦西湖景區(qū)內,葉林、小金山等處,是古樹圓柏的集中地。除此之外,就只有個園和揚州大學有零星分布。
揚州的古樹圓柏,年齡最大的已410歲,年齡最小的100歲。410歲的圓柏,位于大明寺四松草堂內,它的古樹名木編號為0018號。雖然它是揚州年齡最長的圓柏,高大挺拔,但卻不是最粗的,僅與大明寺入口處門前的一株150多歲的圓柏差不多。“定年齡不能全看樹木的粗細,立地條件差的,長得就比較慢。立地條件好的,長得就快一點粗一點,比如瘦西湖風景區(qū)的圓柏,生長地土壤肥沃,總體上要比大明寺的粗一點。”
大明寺門前一株因傷斷臥的圓柏,固定后樹干呈臥龍狀,“可以說因禍得福。”孫如竹笑稱:“以前‘站著’累,現(xiàn)在‘躺著’舒服了,還更吸引眼球。”
樹中蘊含著古氣候信息
揚州多圓柏古樹,“每一棵高齡圓柏,都儲存著古代氣候的信息。”揚州大學園藝與植保學院副教授金飚介紹,如今學術界興起“樹輪年代學”,這種研究不僅可以確定木材年代,還可以提取環(huán)境信息,而圓柏因為特殊的材質,成為樹倫年代學最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
圓柏是一種耐干旱、貧瘠的樹種,材質堅韌、耐腐,因此能盡可能多的保存古氣候信息。“每一棵圓柏古樹都是研究古氣候、地理的寶貴資料。”
揚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到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帶,圓柏在這種氣候條件下,通常是一年形成一個年輪,也就是年輪數(shù)目就表示樹齡的多少,年輪的寬窄則與相應生長年份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在干旱年份樹木生長緩慢,年輪就窄;在濕潤年份年輪就寬。同一氣候區(qū)內同種樹木的不同個體,在同一時期內年輪的寬窄變化規(guī)律是一致的。“年輪不僅記錄著自己的年齡,它還是周圍環(huán)境的記錄器,從這個記錄器,可以提取各種環(huán)境信息,比如氣候(包括溫度、降水)等。”
它是揚派盆景“活化石”
揚州盆景博物館,這里收藏了10多盆屬于明代和清代的盆景作品。“圓柏,與松、榆、楊(瓜子黃楊)一道,成為揚派盆景的‘先鋒樹種’。”高級盆景技師杜曉波認為,從目前遺存的明、清10多個圓柏盆景作品來判斷,圓柏完全可以稱為揚派盆景的“活化石”。
明代(1368-1644)初葉,運河經(jīng)過整修,揚州又成為南北交通的動脈、兩淮鹽運的集散地,經(jīng)濟繁榮,園林復興。揚派盆景園原收藏的一盆明末檜柏盆景,為古剎天寧寺遺物,干高二尺,屈曲如虬龍,樹皮僅余三分之一,蒼龍翹首,應用“一寸三彎”手法,將枝葉蟠扎而成的“云片”,枝繁葉茂,青翠欲滴,猶如高山蒼松翠柏。“這說明在明朝末年,揚州就已形成了包含‘一寸三彎’、‘云片’等在內的地方風格。”
可惜的是,那盆“明末古柏”因施肥不當而枯死。如今,遺存的明末盆景作品還有“明末遺風”、“明末遺韻”、“龍騰”和“虎躍”。“都是新中國成立后移交揚州盆景園的,當時都‘長荒’了,經(jīng)過盆景藝人精心養(yǎng)護和剪扎,才再現(xiàn)了昔日風采。”杜曉波介紹,“明末遺風”和“明末遺韻”,都是典型的“云片”壯盆景,“近10余年來,根據(jù)研究遺存明、清揚派盆景剪扎藝術風格成果,云片加厚,中略微凸,更接近山巔翠柏之‘云片’,還其原有本色。”
而“龍騰”和“虎躍”,它們原本就是一對“兄弟”??萍既藛T和盆景藝人接手后,對它們略作修剪,形成自然型云朵,別有一番情趣。“龍騰”和“虎躍”經(jīng)歷300余年風風雨雨仍舉案齊眉,永葆青春,實屬不易。“其中飽含幾代無數(shù)人心血和汗水,更需我們后人精心養(yǎng)護和管理,讓活的見證代代相傳。”
除了明末圓柏盆景作品,清代以圓柏為材料的盆景作為為數(shù)更多。揚州盆景博物館收藏的圓柏盆景中,有多達8盆是清代中后期的作品。“這些作品,與明代作品一脈相承。無論是從作品樹本,主枝造型,還是從剪扎手法上,都佐證揚派盆景自明代開創(chuàng)風格、清代形成流派。這些作品本身,正是揚派盆景發(fā)展史的見證。”
“圓柏之所以成為古人造盆景的首選樹種之一,主要是因為圓柏天然是盆景的材料。”杜曉波這樣解釋:“圓柏樹干蒼古,樹姿古雅,枝繁葉茂,尤其是挖取山野老樁或人為雕刻,樹干扭曲,葉如翠,氣勢雄奇,極易造就古柏風采,因而成為揚派盆景的常用樹種。直到現(xiàn)在,圓柏還是揚派盆景的首選樹種。”
圓柏曾統(tǒng)治整個地球
與銀杏一樣,圓柏也是一種古老的裸子植物,“從地質年代來看,先有蘇鐵,再有銀杏,隨后就是松、杉、柏,這些裸子植物各自在不同的地質年代,統(tǒng)治著地球。”金飚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做一項研究,研究它們的葉子形態(tài),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后,它們?yōu)槭裁磿纬涩F(xiàn)在這樣的性狀。如銀杏為什么會是扇形葉,圓柏為什么會有兩種形態(tài)的葉子——鱗葉和刺葉等。
研究人員通過大量觀察發(fā)現(xiàn),圓柏等裸子植物之所以以現(xiàn)在這樣的葉型存在,包含著完美的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跟其他裸子植物一樣,它們的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花,“因為沒有花的完整結構,如花瓣、花莖等,只能叫‘雌球花’、‘雄球花’,花不好看。這也就意味著它們不能依靠吸引昆蟲來傳播花粉,只能借助風力來傳播授粉。每年的4月,圓柏開花時,當一陣風一過,每棵圓柏樹上都飄出‘煙霧’,圓柏也因此被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視為‘神樹’,其實‘煙霧’都是花粉,千千萬萬的花粉。圓柏的特殊的葉子形態(tài),可以讓花粉盡可能遠距離地傳播。”文/向家富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