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的高原宜居城市
初到夏都西寧,多數游客都會被高原的藍天白云吸引。在湛藍的天空下,都市繁華、車水馬龍,盡管是8月盛夏,你也能體會涼風吹過的快感。
“與絕大多數內地人對高原的想象不同,西寧絕對是一座自然人文環(huán)境極佳的宜居城市。”青海民族大學教師胡永剛來夏都西寧工作已經兩年。閑暇時,他最喜歡到位于市中心的麒麟灣濕地公園散步。
這座占地數千畝的濕地公園位于西寧市中心的鬧市區(qū)。穿過規(guī)模龐大的中心廣場,越過潺潺流淌的南川河,遠遠就能望見一片綠樹掩映之地。濕地公園內流水潺潺、小橋庭院,置身其中真有一種“大隱隱于市”的感覺。“在其他城市恐怕很難想象在鬧市中還有這樣一片濕地公園。”胡永剛說。
據西寧市城建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西寧市區(qū)內有湟水河和南川河兩條河流穿城而過,有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西山植物園等29處綠地自然公園,人均綠地面積達9平方米,加上生態(tài)保護的需要,工業(yè)遠離市區(qū),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
西寧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西漢時期就在此設立了西平亭,東漢改設西??ぃ宄赫觊g改稱西寧府,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以丹噶爾古城為代表的唐蕃古道商貿古鎮(zhèn)資源、以青海藏醫(yī)藥文化博物館、青海藏文化館為代表的人文資源等均展示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
西寧市的干凈整潔給絕大多數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西寧人自豪的是,當許多城市的居民還在為地溝油等餐飲衛(wèi)生問題犯愁時,西寧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餐廚垃圾全面回收利用,保障了居民餐桌安全。
西寧市城市管理與行政執(zhí)法局副局長周仁義介紹,由西寧市政府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的西寧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自2008年6月投產運行以來,已做到全市3300家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的全覆蓋,達到了日產日清的目標,最高日處理量達145噸,實現了垃圾變廢為寶。
在西寧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定點企業(yè)--青海省潔神環(huán)境能源產業(yè)有限公司廠房內,成噸的餐廚垃圾進入先進的轉化設備后,經過多道工序的加工,固體餐廚垃圾被加工成高蛋白生物飼料,油料垃圾被加工成橙黃色通體晶瑩的生物柴油。
“自西寧市上馬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以來,西寧市的街道再也沒有污水橫流的現象了。”周仁義說,2009年11月9日西寧市就成為“全國衛(wèi)生城市”。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香港為什么是中國最宜居城市?
當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里說,香港的高樓令人窒息,讓他無比懷念北京的大樹。后來,他又在《香港的鳥》里說,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雙層鳥籠,沒有鳥能夠在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飛。【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wèi)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
銳評:宜居城市應該有大樹扎根的空間
27日夜間,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風驟雨。在齊魯晚報的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上,很多壹粉曬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樹被連根拔起的景象。個別倒下的大樹,砸到了停放在路邊的車,即便沒有諸如此類的經濟損失,看到生長了多年的大樹一【詳細】
尹偉倫:濕地生態(tài)功能與宜居城市建設
2017年9月2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tài)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yè)大學原校長尹偉倫發(fā)表題為《濕地生態(tài)功能與宜居城市建設》的主題演講。他提出,要針對當前人類存在的問題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