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流浪漢公園規(guī)劃設計
在流浪漢公園的最終方案中,我們試圖保留一個舒適的人性尺度,并配備精心擺設的座椅,以在這個大公園區(qū)域中營造小尺度空間。這些座位的設計是我們對公園使用者的行為進行觀察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他們往往喜歡組成小群體,在公園里的不同區(qū)域聚集。這一行為特征體現(xiàn)在桌子四周座椅的朝向,同時座椅舒適的寬度也讓人們能夠朝另一個方向坐下。這種類似于“回旋飛鏢”般的座位形式,在為更多的人提供聚會餐飲的同時,也能為每個個體保留一定的空間。此外,座位還必須體現(xiàn)清洗過程,從而為維修機械留出通道。
作為一個以硬質(zhì)景觀為主的城市環(huán)境,流浪漢公園交替采用新的可再生混凝土以及用于分隔的混凝土條進行鋪裝,并與公園的空間相呼應。由于有關部門擔心雨水坑會被用于藏匿非法毒品和用具,現(xiàn)已將其淘汰。于是混凝土條不但可以幫助調(diào)解鋪裝方向變化,同時還能起到雨水坑的作用——疏導雨水和壓力清洗的地表徑流。
新的公園為公眾提供了以現(xiàn)有的木麻黃樹為檐篷下的一片片草坪,還有新種植的成年馬氏射葉棕櫚樹叢(荷威椰子)和開花的攀援植物。當這些植物成熟時,鄰近那家流浪漢招待所的方格籬笆,就會逐漸變成一堵綠色的墻壁,而新的廁所將會擁有一個植物層層疊疊的綠色屋頂。夜晚,由于人們對集中照明的要求,使得廁所的位置更加突出——它成為公園的“燈籠”,且在白色馬賽克墻的襯托下更為耀眼,以阻止涂鴉行為。廁所那帶圖案的門是經(jīng)過特別定制設計的,它們通常都有一條小縫,以便進行監(jiān)察工作。
自2011年3月流浪漢公園開園以來,其社會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公園在社區(qū)中不再背負讓絕大多數(shù)人都預感恥辱的名聲了——許多人之前不敢冒險穿過公園,現(xiàn)在都能非常自由地進入和穿越其間了。盡管流浪者們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還在占用著公園并將它當作是夜晚的臨時住宿,但它著實加強了社區(qū)的融合。公園的使用者們也反饋了積極的評價,甚至還有人說這里就缺一個燒烤區(qū)了。我們認為,對于改造像流浪漢公園這樣的場所,并不是要和無家可歸產(chǎn)生的根源或是毒品酒精的濫用的痛苦事實作斗爭,而是通過精心設計來維護共享的城市空間,以緩解緊張局勢,提高社會對那些不幸人群的寬容和接納。我們希望,流浪漢公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的生活的同時,增加社區(qū)對于這個無聲人群的接納。
項目位置:悉尼市烏魯姆魯
建設單位:悉尼市政府
景觀設計:Terragram事務所
建筑設計:克里斯 艾略特建筑師事務所
施工單位:漢森 云肯
設計及施工時間:2008年至2011年3月
撰文:Terragram事務所
翻譯:王田媛
圖片來源:Terragram事務所
As cities today appear virtually overnight and urban populations soar across the globe, there exists an ever increas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While societies flaunt the entrepreneurs, celebrities and sport stars they produce, the homeless – also products of society, are voiceless and invisible. As is the case in many of the world's major cities, our ‘backyard’ of Sydney is no different – stories of human tragedy, hopelessness and desperation are played out each day. Most of us do not see it – or do not want to see it – as we go about our daily lives.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