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 讓城市綻放生命之光
“城市義務植樹,應當走在前頭,要盡快改變目前我國城市綠化覆蓋率低,園林綠地少,裸露地面多,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狀況。”這是198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的《關于深入扎實地開展綠化祖國運動的指示》中提出的要求。短短一句,道出了義務植樹促進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性。
城市在變革,綠色在延伸。作為城市園林綠化的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一直努力通過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讓綠色漸漸成為城市的主色調。
到2010年底,我國城市綠地面積達213.43萬余公頃,是1981年的19.4倍,增幅達1839.66%;全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18平方米、建成區(qū)綠地率為34.47%、綠化覆蓋率達38.62%。
綠色,這個代表著生命的顏色,正在悄然改變城市面貌,讓座座城市迸發(fā)出勃勃生機。
1992年,國務院頒布了《城市綠化條例》,這是我國城市園林綠化行業(yè)的第一部法規(guī)。也是在這一年,北京、合肥、珠海3個城市同時出現在首批“國家園林城市”名單中。
從此,城市園林綠化熱潮持續(xù)高漲,全國各地以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為平臺,帶動各種義務植樹活動廣泛開展:1999年,廣東省茂名市確定當年為“園林綠化年”,要求每人完成“一盆花、一棵樹、一平方米草坪”的綠化任務,得到了全體市民的積極響應;2003年2月14日,上海市啟動“母親林”義務植樹活動,發(fā)動全市廣大家庭和各界婦女積極投入園林城市創(chuàng)建,建造“母親林”;今年3月13日,在山東省濱州市蓮池夜月景區(qū),魯中晨報小記者、紅十字會、幼兒園小朋友、義工和市民代表等2000余人參與義務植樹……
從老城到新城,從街道到小區(qū),從庭院到屋頂,見縫插綠,拆墻透綠,拆違還綠,城市面貌天天都在變化。如今,國家園林城市創(chuàng)建已成為各級城市政府建設生態(tài)文明、改善人居環(huán)境、提高城市綜合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和競爭力的一個有力手段和載體,義務植樹深入城市居民的心中。截至2010年,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先后命名了183個國家園林城市、7個國家園林城區(qū)、63個國家園林縣城和15個國家園林城鎮(zhèn)。
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30周年。各地在城市園林綠化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力度更大、手段更新、亮點更多。
在北京,中央領導、解放軍和武警部隊88名將軍、國家197位部級領導、全國人大機關、全國政協機關、50多個國家駐華使館、20多個國際組織駐華機構的代表在全市6個區(qū)(縣)開展了義務植樹活動,為綠色北京再添新彩。截至目前,全市有243萬人次以各種形式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共植樹328萬株、撫育樹木1733萬株。
在上海,全市組織了“生命綠緣”和千人植樹兩項大型義務植樹活動,并嘗試應用手機短信群發(fā)、網絡微博、大型電子信息屏等宣傳載體,擴大宣傳覆蓋面,開展300多場次現場綠化宣傳咨詢,23.24萬市民參加現場綠化宣傳活動。
在湖南,全省第十個“城市綠化周”活動和春季綠化工作相繼開展,共有781.5萬人參加春季植樹綠化活動,完成義務工1308萬個,植樹3164.2萬株,種木本花1833.6萬株。
在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五一”期間帶領有關部門領導親臨大慶參加義務植樹活動。3月25日,大慶市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開展植樹活動,駐軍近萬名官兵參加了“萬口油井綠化活動”。
30年春風,全民義務植樹吹綠了大江南北座座新城;30年春雨,城市園林綠化滋潤著每一位愛城護城的市民。30年是收獲之年,更是城市園林綠化邁向下一個輝煌30年的新起點。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城市規(guī)劃與發(fā)展的三個時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城市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yè)文明、信息文明三個時代,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時代中看到城市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變遷:【詳細】
在我國開展綠色城市工作的構想
為應對氣候變化,長期以來我國已經做了大量工作,為全球節(jié)能減排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促進城市的綠色發(fā)展仍然有許多工作可以繼續(xù)深入。在諸多措施中,開展綠色城市工作,進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