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植物園保亭花屬系統(tǒng)學研究獲得重要進展
保亭花屬(Wenchengia C. Y. Wu & S. Chow)是吳征鎰院士1965年根據(jù)我國海南島特有植物保亭花(W. alternifolia C. Y. Wu & S. Chow)建立的唇形科(Lamiaceae)新屬。由于該屬具有互生葉序、總狀花序、極聯(lián)合的花萼、特殊的果柄等特征,在現(xiàn)存唇形科植物中均非常罕見,因此吳征鎰院士根據(jù)它建立單型亞科——保亭花亞科(Wenchengioideae)。自發(fā)表之日起,保亭花屬的系統(tǒng)位置便引起了全世界唇形科分類學家的持續(xù)關注及爭議。但因為它特征獨特,且自發(fā)表后幾十年內(nèi)未見其它任何采集報道,學者們僅能根據(jù)原始描述及幾份臘葉標本來對它展開研究,因此它被認為可能是筋骨草亞科(Ajugoideae)的一員或近緣類群,或可能是黃芩亞科(Scutellarioideae)的近緣類群,或亦被認為與野芝麻亞科(Lamioideae)存在某種聯(lián)系。并且在2004年K. Kubitzki編輯的全世界最權威的維管植物科屬專著系列之一《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Flowering Plants. Dicotyledons. Volume Ⅶ》中曾推斷它可能已經(jīng)滅絕。
華南植物園系統(tǒng)發(fā)育與繁殖生物學研究組張奠湘教授及博士研究生李波等經(jīng)過多次專程前往海南島尋找該珍稀物種,終于在2010年4月重新發(fā)現(xiàn)該物種的一個小居群。通過形態(tài)學、解剖學、細胞學及分子系統(tǒng)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結果表明保亭花屬為黃芩亞科的基部類群,并與黃芩亞科其它成員存在一系列形態(tài)學,解剖學及細胞學的聯(lián)系,因此支持將保亭花屬置于黃芩亞科,而不建議建立單型的保亭花亞科。該研究組前期已經(jīng)對該類群遷地保護成功。
該成果的合作單位包括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Ohio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南京大學等。目前,該研究結果已發(fā)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Taxon(61(2):392–401)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瀕危植物伯樂樹幼苗培育成功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成功培育了一批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伯樂樹幼苗,目前長勢良好。【詳細】
這些瀕危植物在鄂爾多斯花開山間、連綿不絕
走進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大片黃燦燦的鮮花為荒漠增添了無限活力與生機,這是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沙冬青。放眼望去,花開山間,連綿不絕,十分壯觀。巴特爾是鄂托克旗文物保護管理所的副研究員,出于個人興趣,他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