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美圖書館”籬苑書屋4.5萬根柴禾搭成(圖)
圖書隨便翻閱 一天接待數(shù)百人
村民單秀芹表示,修建這個書屋用了4.5萬根洋槐、桑木等十多種樹木的柴禾棒,都是在周圍大山里撿來經過修剪而成的。記者看到,因為有了這些柴禾的覆蓋,整個空間雖然沒有任何照明,但亮度被調節(jié)得正好,既不曬也不昏暗,營造出了寧靜的氣息。打開窗,山風透過柴禾間的空隙吹進來,沒有空調室內卻非常涼爽。
別看面積不大,里面藏了各種類型的1萬余冊圖書。記者看到,這里既有時下流行的暢銷書,也有養(yǎng)生類的、歷史類的、傳記類的圖書,還有少部分音樂、美術書籍。“這些書有大學、出版社、基金會、區(qū)縣圖書館捐贈的,也有游客來看書帶幾本來放在這兒的,現(xiàn)在我們不為書源發(fā)愁。”單大姐說。
籬苑書屋隨意進出,書隨意翻閱,但不能帶走。室內還為怕涼的人準備了坐墊。單秀芹介紹,書屋目前只在周六周日開放,平時如果村民要看書,可以隨時給她打電話,她來開門。人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兩三百位游客。
驅車三小時 游客只為來“養(yǎng)心”
在書屋的一個角落,一對年輕夫婦帶著4歲的兒子已經在這里待了兩天。爸爸正在看《成吉思汗》,媽媽也窩在角落里安靜地閱讀,孩子則閑不住,看一會兒書,四處玩一會兒。
“我們是昨天上午在微博上看見書屋的,當時就放下手里的東西,開了3個小時車到這兒的。”爸爸崔毅表示。昨天,他們一路找一路打聽地到了書屋,看了一個下午書后,臨時決定住在村里,第二天再來。“我就是喜歡這里的空氣,耳朵里沒有汽車喇叭聲,只有蟬鳴,看一本書,和家里人安安靜靜待兩天,我就想要這樣的生活。”年輕的媽媽說。
另一邊,幾個女孩正忙著以書屋為背景互相拍照。“我打算最近在村里租個小院住一周,白天看書,晚上閑逛,好好養(yǎng)心之后再回城里打拼。”一個女孩說,“在城市的環(huán)境里怎樣都不能覺得心靜,在這兒我找到這種感覺了。”
隱憂 書屋目前無維護經費
價值百萬公益書屋交給了村委會
交界河村村支書石萬泉告訴記者,書屋是由著名建筑設計師李曉東設計建造的。2010年10月,他來交界河村探友,被周圍安靜秀美的風景吸引,于是產生為該村設計并捐建書屋的想法。李曉東走遍村里的每個角落為圖書館選址,香港陸謙受信托基金和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出資百萬,眾多海外華僑出資捐書,書屋于去年10月13日正式開門迎客。
書屋建成后,由村委會接管,完全用作公益用途,無論是村民還是游客,進屋看書都不收取任何費用。但令村委會苦惱的是,書屋雖然建成,也受到村民和游客的喜愛,但目前周邊沒有任何配套設施,維護費用也還沒有著落。
因尚未通水電冬天無法開放
來過書屋的人都知道,這里沒水,沒電,下午四五點鐘太陽偏西就要關門了。
“村里的電線桿離這兒有百十米,最近的水管離這兒四五百米,如果要為書屋通上水電,要刨地埋管,我們初步算了一下,連工帶料得幾十萬元。” 石萬泉說,“現(xiàn)在距離書屋開門已經9個月了,但光冬天就歇了好幾個月,這里沒電,沒法安空調、暖氣,夏天雖然不熱,但冬天非常冷,屋里待不住人。”
此外,這座書屋沒有衛(wèi)生間,游客如廁要到后面的旱廁,很多城里人不習慣。
編輯:xiujua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tài)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yè)、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tài)優(yōu)”,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guī)劃建設有“一帶三區(qū)”,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qū)、專類植物展園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yè)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fā)中心、首發(fā)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yè)云集……現(xiàn)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yè)等產業(yè)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shù)字技術立體化展現(xiàn)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tǒng)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shù)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