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建1年回望:地鐵夢圓武大牌坊被拆留憾
新長江大橋拔地而起
臘月二十八,由于春運的緣故,高鐵上的乘客比往常要多許多,不少人是站票。作為武漢人,記者每年都要乘坐幾次武廣高鐵,與以往不同的是,此趟從廣州出發(fā)的高鐵上,多了許多北方口音。去年12月,京廣高鐵正式開通,從廣州到北京只需8小時,目前雖然每天只有3趟車,到對飛機票價的沖擊還是明顯的。自京廣高鐵開通后,武漢的龔先生每每去北京看望女朋友,都能買到極低的飛機票,“就算加上190塊機建和燃油費,還是比高鐵便宜。”
約4個小時,高鐵已到武漢站,該站處于武漢市城郊,一般乘客下車后都選擇打車進市區(qū)。上車后,司機走了一條南都記者不認識的道路,正欲開口質疑是否繞路宰客,司機就開始半自言自語半解釋了:“這是二環(huán)線,前面連接著二七長江大橋,都是去年建好的。”二環(huán)線類似廣州的內環(huán)路,全程沒有紅綠燈,平時南都記者從武漢站回家需要近40分鐘,如今只需20分鐘左右。
而二七長江大橋的建成,大大節(jié)約了漢口東邊市民過武昌的時間。武漢市被長江及其支流漢江大致分為三塊:漢口、漢陽、武昌,其實漢口到武昌和漢陽到武昌需走長江橋,漢口到漢陽需走江漢橋。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橋梁投入使用或者計劃修建,目前甚至大部分武漢人都無法準確說出,武漢到底有幾座跨江大橋,實際上長江橋有7座,江漢橋有5座。
“滿城挖”數(shù)年 終圓“地鐵夢”
除了二環(huán)線和二七長江大橋,地鐵二號線也一直處于修建狀態(tài)。連續(xù)幾年,由于處處都在施工,武漢的交通狀況都不是太好,很多在武漢讀大學的人回憶那幾年時,常常調侃:“(武漢)現(xiàn)在還像一個大工地嗎?”連武漢市市委書記阮成發(fā)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言,他知道很多人叫他“滿城挖”。
好在2012年12月28日,地鐵二號線終于通車,不僅多了一條公共交通,地面也因施工完畢大大拓寬,交通終于有所緩解。地鐵開通當天,欲“嘗鮮”的武漢市民擠爆了地鐵車廂,一名湖北經視臺記者笑稱,當時想報道第一列列車出發(fā)的新聞,結果市民太多,這名記者硬是沒擠上列車,只得乘坐第二趟。
之所以叫“二號線”,是因為幾年前修建好的漢口輕軌被稱為一號線,建在空中的輕軌由于路線較短,最初沒能起到太大的緩解交通作用,直到二號線通車,兩條路線接駁,地鐵走江底通往武昌,才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圍繞地鐵,去年有一場“站名爭議”和“冠名爭議”。最具代表性的站名爭議,是街道口站,有些站名為突出周邊的景點和知名學府,選擇在后面加括號注明,比如街道口(武大)站。但此舉引發(fā)了較大爭議,一是因為武大離街道口還有約1公里距離,不少市民建議以旁邊的婦幼醫(yī)院取名,稱為街道口(婦幼)站。同時,離街道口稍近的武漢理工大學學子普遍不滿,認為應以本校名稱命名。最終,定為街道口站。
與此相比,“冠名爭議”更受人矚目,傳播范圍更廣,武漢以外的地方也知道了“著名”的“周黑鴨·江漢路”。“雖然周黑鴨和江漢路都是武漢的標志,但聯(lián)在一起,并放在地鐵站前,我們就不依了。”陳先生的意見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
其實,早在前年年底,江漢路的冠名權就拍賣給了周黑鴨公司,但未引起關注,直到去年年中,一張印有“周黑鴨·江漢路”的站牌照片在微博傳開,輿論始嘩然。去年11月,包括江漢路在內的二號線所有站名冠名都被取消。
武大牌坊被拆 學子嘆惋
同樣引起爭議的標志性建筑,還有武大正門牌坊。
2012年10月9日,在眾多送別者的注視中,一臺吊臂車僅用了2分鐘,就將武大牌坊拆除。作為武漢大學乃至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這個牌坊豎立在珞珈山旁已經有19個年頭了。
但在去年,牌坊與大家暫別了。按照規(guī)劃,武大門前的八一路下穿通道完成后,文理學部和信息學部將被一個大廣場聯(lián)通,新牌坊將建在廣場中間。
其實,被拆除的牌坊并不是歷史最悠久的那個,武大最早的牌坊目前位于街道口勸業(yè)場,建于1931年,木制結構。但木牌坊建成次年,就毀于龍卷風。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鋼筋水泥沖天式牌坊。隨著附近的發(fā)展和變遷,老牌坊漸漸被林立的高樓包圍,留在勸業(yè)場。
1992年,為迎接建校100周年,武大以老牌坊為藍本,于1993年建成了新大門牌坊。此次拆除的,就是這個牌坊。雖然是只有20年的仿制牌坊,基本不具有任何文物價值,不屬于歷史保護文物,可對于不少武大學子來說,牌坊凝聚著他們的感情。
牌坊被拆除后,引起許多武大學子的諸多口水,武大校長李曉紅在珞珈山水論壇上發(fā)帖《關愛學生是學校的天職》安慰學子:“現(xiàn)在的大校門根據(jù)規(guī)劃要拆,但要在附近重建,不是拆了就沒有了。最老校門附近市里答應給予整治,還武大的歷史風貌。大家不用擔心,您會找到自己心愛的校門。”
一封信平息不了學生的怒氣和疑惑,直到現(xiàn)在還會有學生不斷地在問,“為什么一定要一拆了之”、“為什么不能原貌遷移”。
大年初一下午,一位武漢的哥告訴南都記者,年前有一位外地游客搭乘他的出租車,提出要去武漢大學轉轉。但他只能遺憾地告訴對方,現(xiàn)在連武大的標志性牌坊都沒了,真不知道該帶他去哪里。在過去的那一年里,武漢人都以為武大牌坊不會拆,但最終還是拆了。
回家感言
同家人朋友交談中,了解到,在過去的一年里,從最初武漢城里遍地工地,交通堵塞嚴重,百姓怨聲載道,到如今二七長江大橋建成,地鐵通車運營,武漢人明顯感受到了交通、市容等多方面的大提升。
在辭舊迎新的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武漢城內,無論是破與立、好與壞,這一年的變化,都已經深深地鐫刻在了每一個武漢人的心中。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fā)森林體驗指數(shù)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shù),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yè)發(fā)展、人居環(huán)境提升、新興產業(yè)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xiàn)富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