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加強保護 讓濕地"排毒"功能更強

2013-02-25 09:05:03         來源:山西日報     瀏覽次數:

  面對揮之難去的重重霧霾,一面要治污,一面要增強環(huán)境自凈能力

  閱讀提示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再次吸引人們關注濕地的目光。近期,北京和華北多地飽受霧霾之苦,這其中有污染的原因,但很多地方濕地、森林等功能不強,環(huán)境自凈能力差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濕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不僅能夠提供水源、調節(jié)氣候、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更有清除和轉化毒物、雜質的功能,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加強濕地保護,增強其生態(tài)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省天生“腎虛”,濕地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很少,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比別人傾注更多的精力強“腎”健體,在嚴格保護與科學利用方面下工夫。

  1數家底:數量不多名氣不小

  每逢周末閑暇,省城居民張力民都會帶著7歲的孩子到濱河東路旁的汾河濕地公園游玩,讓孩子感受飛鳥翔空、蛙鳴魚躍的自然氣息。他說:“不論春夏秋冬,濕地都有生命的韻動,這是其他公園比不了的。”

  根據《濕地公約》,濕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體,以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省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站長任小順結合我省實際解釋說,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qū)、河口三角洲、灘涂、水庫、池塘、水稻田等均屬于濕地范疇。濕地是名符其實的“淡水之源”,資料顯示,我國96%的可利用淡水資源被保存在各類濕地中;也是功能強大的“氣候調節(jié)器”,1公頃濕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更是不可比擬的“生物基因庫”,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huán)境。如果把森林比作地球之肺,濕地就是地球之腎。

  不爭的是,我省“肺”弱“腎”虛,缺林少綠已經眾所周知,濕地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第一次濕地資源調查,全省濕地面積僅占到全省國土面積的1.37%。這個數字,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7%,和江南一些省份的10%更是相去甚遠。

  雖然面積不大,但在我省的濕地中仍有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例如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內的平陸三門峽庫區(qū)濕地,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大天鵝集中越冬地之一,每年都有數千只大天鵝在此越冬棲息,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觀鳥愛好者和攝影者來觀鳥研究。

  目前,全省已建立的省級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有3處,分別是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大同桑干河自然保護區(qū)、廣靈壺流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并從2009年開始搶救性劃建濕地公園,截至2012年底已建立37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其中國家濕地公園6處。

  2看現狀:面積萎縮功能下降

  省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副站長、濕地保護專家宋伯為認為,雖然第二次濕地調查的數據仍未出,無法用確定數字體現濕地數量的變化,但我省濕地面積減少、濕地屬性變更和生態(tài)功能下降的趨勢不容樂觀。

  人為破壞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

  人為破壞濕地最常見也最直接的做法是開發(fā)河流灘涂種植莊稼。例如,晉南一些縣市開發(fā)黃河灘涂大面積種植蘆筍,面積已經超過幾萬畝。在開發(fā)灘涂的過程中,原先的天然植被大面積推倒,地貌被徹底改變,原生植被滅失后,伴生的物種也相應消失,濕地蕩然無存。不僅是黃河,汾河等省內幾條較大河流流域內都可見此類現象。

  還有一種破壞行為比較隱性:由于我國現行土地法規(guī)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濕地不是專門的土地類型,一般被列為“未利用地”。這樣以來,濕地在一些地方不僅沒有被當作重要生態(tài)功能區(qū),反倒成為應對國家嚴格保護耕地、嚴控建設用地指標的變通辦法,在耕地占補平衡中被作為開發(fā)對象。

  宋伯為說,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案例能夠證明我省境內一些重要濕地功能的下降。例如,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的汾河河津段與黃河交匯處的連伯灘,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年都有2000只左右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在此越冬棲息,但由于灘涂環(huán)境的改變,現在僅見300只到400只。而在汾河流域進行的灘涂開發(fā)活動,則明顯減少了原先生存的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的數量。永濟的伍姓湖、運城的鹽湖、寧武的馬營海、太原的晉陽湖等濕地也都存在污染、圍墾、富養(yǎng)化等問題。

  3說未來:科學利用盡快立法

  在很多人看來,對濕地的保護和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對用地的需求是相悖的,似乎濕地就應該為發(fā)展讓路,生態(tài)就該為建設作出犧牲。

  事實上,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不僅不會阻礙發(fā)展的腳步,相反還能帶來強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發(fā)展助力。濕地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也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是很多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的載體。資料顯示,在過去20年,我國濕地生態(tài)種植養(yǎng)殖、濕地生態(tài)旅游等新興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為解決就業(yè)、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環(huán)境等做出了重要貢獻。僅2010年全國濕地公園接待游客數量就達到2000萬人次,旅游收入近50億元。任小順說,成功的濕地保護開發(fā),就是自然、社會與經濟效益的“三贏”。

  我省很多地方的做法恰巧證明了這一點,如大同市政府斥資8.5億元建設文瀛湖濕地公園,過去湖水枯竭、滿目荒涼的臭水溝,變成了碧水長堤、綠樹圍湖,兼顧城市功能與景觀效果,具有游覽、健身、休閑、娛樂、防災等功能的濕地公園,不僅美化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提升了城市品位。介休市政府投資建設的汾河省級濕地公園,也已經開始顯現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宋伯為說,這些實例都可以證明,只要各地政府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生動實踐,濕地就能夠在改善生態(tài)、改善民生進程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觀念的轉變必須是漸進的,當務之急是針對濕地保護的立法工作。宋伯為說,這樣可使各部門之間工作更加協(xié)調,一些重要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實。

  據悉,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關于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綜合性專門法規(guī),但已經有15個?。▍^(qū)、市)頒布了省級濕地保護管理辦法,把濕地保護納入法制化管理進程中。我省從2006年就著手這項工作,濕地保護管理辦法初稿也已經過十多次修改易稿,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審批稿,但由于各種原因,至今尚未通過頒布。

編輯:daiy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qū)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tài)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tài)修復。截至目前,??谑泄蚕诔羲w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qū)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谏鷳B(tài)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tài)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