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fā)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然而令人擔心的是,目前全球每年有近2.7萬個野生物種滅絕,平均每小時滅絕3種。即使是“幸存”的物種,其生存境遇也大多不容樂觀。
野生動植物銳減除自然因素外,人類的濫捕濫殺、濫砍濫伐恐怕是重要原因。難道人們真不知道,魚翅的營養(yǎng)價值甚至比不上普通魚肉?人造防寒服的御寒功能可能并不遜于珍稀皮草?所謂珍貴野生藥材的藥理成分大多也可以人工合成?
非也,對相當一部分野生動植物制品的使用者而言,虛榮心或曰“面子”,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至于保護生態(tài)、愛護家園的社會責任,那是國家和政府的事,與我何干?
更為嚴重的是,由于能否用得起野生動植物制品,常常被拿來與社會身份、地位掛鉤,因此野生動植物制品多年來價格虛高,這無異于給野生動植物用品市場的惡性發(fā)展提供了“溫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構建“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然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對于每個懷揣“中國夢”的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抵制野生動植物制品。不要僅僅因為“面子”,讓生存環(huán)境本已危機四伏的野生動植物,再因為人類的貪欲而朝不保夕。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請先管住我們的虛榮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