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簡介
早晨,太陽剛剛爬上樹梢,中科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科研人員便開始采集標本了。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園,海拔為-76米。記者在沙漠植物園看到,這個曾經寸草不生的沙荒地,如今已變成一片綠洲。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位于吐魯番市東南約10公里,占地面積150公頃。極端最高氣溫48.6℃,夏季沙面最高溫度超過80℃。經過中科院幾代科研人員40多年的努力,植物園已建成荒漠植物活體種質標本園、民族藥用植物專類園、荒漠經濟果木專類園、荒漠野生觀賞植物專類園等11個專類園。
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主任管開云博士告訴記者,這里露地栽培荒漠植物近700種,其中荒漠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約有50種,園內特色植物類群有檉柳屬、沙拐棗屬、沙冬青屬、白刺屬、甘草屬和梭梭屬。植物園開發(fā)了引種栽培成功的荒漠植物資源,為“三北”防護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沙漠公路防護林工程以及干旱區(qū)城市防護綠地建設工程提供荒漠植物苗木上百萬株、種子50多噸。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利用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引種篩選的優(yōu)良固沙植物,采用生物和機械防沙治沙技術,成功地完成了沙漠腹地綠地和沙漠公路全線防沙林體系的建設。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中科院:北半球高緯度地春季碳匯溫度響應機制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樸世龍及其合作團隊利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大氣CO2濃度觀測數據、遙感數據、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海洋碳循環(huán)模型,并結合大氣傳輸模型,系統(tǒng)分析了過去30多年來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春季碳匯對溫度響應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機制。【詳細】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開展極危植物水松研究
日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極度瀕危植物水松綜合保護項目獲得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資助立項。該項目由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瑞江負責,將聯合越南與老撾共同保護該物種。【詳細】
劉延東考察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近日在云南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教育優(yōu)先,加強健康保障,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的上學就業(yè)看病等民生問題,促進民族邊疆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為富民、興邊【詳細】
劉延東考察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近日在云南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教育優(yōu)先,加強健康保障,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的上學就業(yè)看病等民生問題,促進民族邊疆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為富民、興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