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考察:回歸自然的布朗利碼頭博物館
另外一項布朗利博物館的特殊景觀是植物專家Patrick Blanc研發(fā)的植被墻,這個創(chuàng)想是PatrickBlanc三十年的自然觀察所得;他發(fā)現(xiàn)有些植物并不長在土里,而是長在地衣苔蘚類上,如巖壁、樹干、河石床上生長的植物,多在濕度高的森林或山區(qū)。于是他發(fā)明一套專利系統(tǒng),可以將這些植根不深不需土壤的植物,種在直立的墻面上,以管線方式傳輸水份和養(yǎng)料保持植物壽命。Blanc的優(yōu)雅設計過去只實現(xiàn)于豪華住宅、旅館和頂級餐廳里,2004年他開始為布朗利博物館用15000株植物布植在800平方公尺建筑立面墻上,150種來自日本、中國、美國和中歐的不同植類,展現(xiàn)多元豐富的原始生機。
館內設計
布朗利博物館的收藏是整合羅浮宮原始藝術部門的非洲、大洋洲、美洲作品,和整合其它幾個博物館的收藏,加上購買及受贈,大至石雕小至飾物,近30萬件展品,建筑師努威爾幾乎都看過了,知道這些不同于一般藝術品的神秘魔力,必須設計靈性的空間,以半陰影的采光狀態(tài),來保護展現(xiàn)。建筑物的窗戶不能直接納光,不是具傾斜度就是運用各種遮陽設施和調節(jié)過濾光線的組件;內部的氣氛是詩意迷情的,也可能是鬼魅祭儀式的;展覽空間采開放式,只有特別珍貴和具特殊意義的藝術品令辟一室。
努威爾說他不想蓋保險柜將藝術品鎖起來和外界隔離,縱使有那么多過濾光線和視線的裝置存在,人們仍然可以從里面不同角落辨試外界的城市巴黎。
面具雕刻以透明到底的大玻璃柜展示,作品與視線齊高沒有臺座,彷佛飄浮在空中,這是努威爾設計家具一向的去物質性原則,企圖將視覺能見的物象減至最低。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汪怡嘉:特色城鎮(zhèn)的景觀設計與實踐
汪怡嘉女士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國區(qū)景觀設計副總監(jiān),致力于園林景觀規(guī)劃及設計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項目經(jīng)驗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其它亞洲不同地區(qū)的項目。項目類型包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