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艦成湖北文化景觀
100年前,中山艦加入中國海軍;75年前的10月24日,它在武漢會戰(zhàn)中血戰(zhàn)殉國。如今戰(zhàn)爭硝煙散盡,親歷百年風云的中山艦迎來新的嬗變:由單純的歷史文物成為武漢文化景觀園區(qū)。
昨日,紀念中山艦殉國75周年暨《前進!中山艦——中山艦紀念區(qū)建設紀實》一書首發(fā)式上,中山艦博物館負責人介紹,今年預計接待海內外參觀者約40萬人。最近幾年,每年參觀人數(shù)年均遞增10%以上,成為全市僅次于省博、市博、辛亥革命博物館后的又一熱門文化景區(qū)。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3年服役。因在孫中山廣州蒙難期間成為其座艦,后更名為中山艦,1997年,沉沒半個多世紀的中山艦在金口被打撈出水,其后經修復建成以中山艦為主體的博物館。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徐州故黃河嫵媚秀麗 兩岸文化景觀雅俗共賞
從和平橋、故黃河文化景觀,從“古黃河”碑到“百步洪”題刻,走進徐州可來一次“文化之旅”,從故黃河西三環(huán)橋開始,沿著故黃河邊順流而下,8處11座精美的雕塑會逐一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詳細】
住建部:我國世界遺產已達50項居世界第二
記者日前從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有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通氣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總數(shù)達到50項,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1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0項,文化景觀5項。【詳細】
青島打造齊長城文化景觀帶
青島市黃島區(qū)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青島將制定相關的保護管理辦法,實施齊長城本體保護和沿線環(huán)境治理等系列保護工程,使得修繕后的齊長城與周邊文化遺存整合,形成青島本土獨特的齊長城文化景觀帶。【詳細】
文化景觀要講中國故事
老磁河拐彎處的幾個村莊是我童年時的撒歡故地。如今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大多面目一新了,街面平坦,花木繽紛,還有村民自愿出資,打造石雕或水泥塑像,這些矗立在街心廣場的雕塑,或為百姓仰慕的護國英雄,或是農家待見的牧羊孩童,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