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竹院公園行宮建筑群完成修復正式開放
位于紫竹院公園內(nèi)的近萬平方米行宮建筑群完成修繕復建,正式向游客開放,歷經(jīng)400余年風雨的明代皇家廟宇——紫竹禪院首露真容。
記者上午從紫竹院公園了解到,經(jīng)多方史料搜集,其融合佛教殿堂、造像儀軌及北京皇家寺院園林特點復建。整體布局為二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山門殿)、伽藍殿、祖師殿、大雄寶殿、地藏殿、彌陀殿、觀音殿7個殿堂,共供奉佛像、羅漢像等49尊。
此次復建2010年動工,行宮建筑群分行宮及禪院兩部分,相傳乾隆御筆的“福蔭紫竹院”匾額懸掛在行宮院正中。建筑群東側即紫竹禪院,為佛教寺院,始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當年慈圣皇太后在廣源閘西側興建萬壽寺時,也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廟宇作為萬壽寺下院,供奉觀世音菩薩。
清代行宮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添建,用來承辦帝后水路出游換船事宜。行宮呈東西對稱格局,中軸線最南端為大門,中部為前殿,北端為報恩樓,仿照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煙波致爽樓”形制而建。
“報恩樓”為乾隆御筆,寓意為報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的福蔭。相傳當年慈禧皇太后前往萬壽寺拈香禮佛前要在報恩樓梳妝及用早膳,因而報恩樓又稱“慈禧梳妝樓”,現(xiàn)樓內(nèi)存有慈禧使用過的穿衣鏡。此外,報恩樓將舉行清代皇室展,包括末代皇帝溥儀的一些從未向外公布過的影像資料。
前殿是北平解放時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遺存,也是行宮中規(guī)制最高的建筑,相傳為清代皇帝的辦公場所。清乾隆年間,行宮中曾建有二宮門。北平解放時,主體建筑被破壞,僅剩地基。1952-1983年,這里一直作為總參三部幼兒園的兒童活動室。
“重建后的行宮院落與史料中清代樣式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是民國時拆改痕跡大,此次只以現(xiàn)存建筑民國風貌為準恢復。”紫竹院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昔日皇家別院今后主要承載文化展示作用,分設紫竹院藏畫、文玩雜項、玉石珍珠、當代書畫、珍瓷刺繡、清代家具歷史圖片、玉雕彩繪版畫等七個專題展廳,展示各地征集藏品700余件。
文化展定期更換展品,票價10元,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享半價或免票。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xiàn)狀調(diào)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xiāng)花卉產(chǎn)業(yè)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huán)花木中心(四環(huán)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jù)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開發(fā)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diào)查工作,調(diào)查范圍包括16區(qū)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diào)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fā)新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