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規(guī)劃建大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當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地下管線老化、內澇嚴重、“馬路拉鏈”、污水垃圾處理不到位,等等。住建部將在未來三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著力改變這種狀況。
10月18日,在全國城市基礎設施經驗交流會上,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強調:在城市新區(qū)建設綜合管廊是解決“馬路拉鏈”問題的重要途徑,并已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同時,針對當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問題,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yè)服務價格形成,吸引社會資本搞基礎設施建設。
城鎮(zhèn)化催生嚴重“馬路拉鏈”
“好端端的街道,動不動就被莫名其妙地挖開,折騰一陣后又被填上;過段時間后又翻個底朝天。"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遍地泥漿"。”家住山東臨沂市紅旗路上的李桂強先生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最近他上班經過的兩條道路又在整修,這樣的“拉鏈馬路”不僅堵塞了交通,使出行艱難,還使花費了巨額財政資金,真是勞民傷財。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設與改造工程日漸增多,雖然城市的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發(fā)生了大變化,但是道路上那種挖了填,填了又挖的“拉鏈馬路”現象卻屢見不鮮。
所謂“馬路拉鏈”是指為了鋪設供水管和通訊線纜等各種基礎設施,城市道路像拉鏈一樣不停地開開合合的現象。這種“馬路拉鏈”現象不僅嚴重影響市容和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造成巨大浪費。
另外,各種管線重疊交錯,雜亂無章,由此導致管線重復開挖屢見不鮮,安全問題日益增多。輕者造成停水、停氣、斷電以及通訊中斷,重者引起危險氣體泄露、燃氣爆炸等災難性事故,嚴重影響城市正常運轉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住建部官網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yè)等8大類20余種管線;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30多個職能和權屬部門;按照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投資、規(guī)劃、建設、運行維護、應急防災等5個管理階段。
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馬路拉鏈”現象,源于兩個“不同步”,一是城市地下管線與道路建設不同步,二是各種管線敷設不同步。“拉鏈馬路”背后多重原因,從規(guī)劃角度看,管線規(guī)劃與道路建設規(guī)劃沒有統(tǒng)籌協(xié)調,缺乏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guī)劃。
另外,從管理角度看,地下管線基本上是由各管線建設單位自行建設,各自進行封閉式管理。因此造成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多頭敷設、多頭管理就不足為奇。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王靜霞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雖然各種地下管線專業(yè)規(guī)劃編制相對完善,但缺少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guī)劃對各類管線進行綜合安排、統(tǒng)籌規(guī)劃,往往造成各種工程管線在規(guī)劃設計中存在矛盾,導致管線重疊交錯和相互打架現象嚴重。”
“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水、電、路、氣、暖等設施,是民眾每天都需要的公共服務。”在10月18日,在全國城市基礎設施經驗交流會上陳政高強調,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就沒有城市生活,就沒有新型城鎮(zhèn)化。
住建部發(fā)力“綜合管廊”建設
在城市新區(qū)建設綜合管廊是解決“馬路拉鏈”問題的重要途徑。陳政高在10月18日表示,我國已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對于有條件的老城區(qū),可以結合市政路改造,把各種地下管線盡可能規(guī)劃布置在步行道或其他空間下。
針對各地頻發(fā)的“逢雨必澇”、市內“看海”狀況,陳政高表示,城市建設既要重視面子也要重視里子。對于引發(fā)市內排水難題的雨水問題,官方則鼓勵換一種思維模式,由排到蓄。
“優(yōu)先考慮的是把有限的雨水留下,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陳政高表示,這樣既減輕了城市排水壓力,又補充了地下水,一舉多得。根據官方的部署,中國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洪工程體系。
在垃圾回收問題方面,陳政高稱,垃圾是資源,是城市“礦產”而不是“包袱”,必須大幅提高垃圾回收率。“通過創(chuàng)新體制和機制,垃圾分類和回收不僅不會增加負擔,而且還可能減輕財政負擔。”陳政高指出,到2015年,每個省份建成一個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
在污水處理方面,陳政高指出,不僅要把污水處理好,還要提高中水回用率。優(yōu)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實現分散化,均衡布局,降低中水回用成本。這樣不僅解決了水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還可以利用出售中水的資金,補貼污水處理的費用。目標是到2015年,城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6月14日,國務院也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針對“馬路拉鏈”,也開出藥方。該意見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編制完成地下管線綜合規(guī)劃。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避免重大事故發(fā)生;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
另外,當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許多矛盾集中在資金上。對此,陳政高表示,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yè)服務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吸引社會資本搞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明確政府和企業(yè)的契約關系,努力培育一批大企業(yè)、名企業(yè),進行連鎖經營、專業(yè)化經營。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新時代,新園林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今天在廣西南寧開幕。兩年來,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南寧市成功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園博園【詳細】
住建部發(fā)布10項推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標準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6日在廣西首府南寧舉辦了【詳細】
未來的規(guī)劃師怎么借力城市大腦
從“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到圍繞路、水、電、暖、氣等的“十通一平”,過去這些年,城市基礎設施總架構經歷了不少物質型跨越,而現在,要迎來第一個非物質基礎設施,這就是城市大腦。【詳細】
住建部等發(fā)布非正規(guī)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通知
各省、自治區(qū)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環(huán)境保護廳、水利(水務)廳、農業(yè)(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環(huán)境保護局、水務局、農村工作委員會,天津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環(huán)境保護局、水務局、農村工作委員會,上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