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插花”什么樣 花影婆娑現雅趣
先秦:互贈花束已成風尚
宋朝插花:以花影人表達內心世界
所謂花器,通常包括“盆景”與“插花”兩類器皿,二者既可以單獨擺設成景,也可以多件一起排列作為裝飾。
愛美之心,不分古今,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喜愛插花之美。據介紹,插花是一種文化,中國古代插花與中國傳統的人文觀念、藝術手法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先秦時代中國民間就有男女互贈花束以表達思念的風尚?!对娊洝分杏杏涊d:“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南史》中也記載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這里記述的是公元5世紀的事。稍后有庾信的杏花詩:“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可見,此時插花已不僅僅用于佛前供侍。
至唐朝,花藝也蓬勃發(fā)展,進入黃金時代。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愛花,處處呈現一派爭奇斗艷的盛況,插花已深植于民眾日常生活,舉國有以花會友、寄情花木之風。史料《清異錄》中最早記載了當時插花展覽的盛況。與此同時,佛教盛行,佛前供花也十分普遍,于是深山古剎、尋常街巷皆花影婆娑。
至宋朝,插花盛于民間,尤為文人所喜,常以花影人,用插花來表達內心世界。在中國文人的眼中,花經常化作活生生的人,成為文人的知音和情感寄托。宋朝有一首詠海棠的詩:“海棠脈脈要詩催,日暮紫錦無數開”,意思是說海棠半舒半卷,脈脈含情,非要詩人吟出好詩來,否則就不肯開放。這里,海棠分明變成了一個多情而嬌媚的女郎。面對如此佳人,文人們自然會希望她能常伴自己左右,可是“我見不忍折”,誰會舍得攀折如此美麗的花呢?想來想去,只好“青泥瓦斛移山花”、“移栽白定瓷”,連根帶土移到自家的花盆里??梢财行┪娜瞬活欉@些,硬是“折入文窗紗并綠,剪刀攜得麗人情”。在這折、剪的過程中,文人們把自己的情感、寄托表現出來。倘若沒有這“折”、“剪”,又哪來今天的插花呢?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夏日花藝的色彩組合與保鮮
炎炎的夏日氣溫越來越高,人的脾氣都會不自不覺隨之浮躁,插個清涼溫馨的花藝作品給自己和家人,營造一份夏日的清涼世界都是不錯的。今天我們邀請Celia為大家講講夏季鮮花的色彩搭配和保鮮方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