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中國館景觀設計師:讓北京元素浸入田園
米蘭世博會上,北京市負責中國館外園林景觀的承建及養(yǎng)護。中國館外,園林花海中,有很多條形似北京胡同的人流疏散通道。每條通道盡頭都蹲坐著小小的石獅,其形態(tài)來自北京盧溝橋。
中新網(wǎng)北京5月21日電(記者陳建)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即將迎來首個亮相的中國城市——北京。5月29日至6月3日,北京周活動將在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舉辦。對于中國館的景觀設計師來說,用“園林”這筆畫筆,能否描摹出中國形象、北京氣派?中新網(wǎng)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館景觀設計師之一、北京清尚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五設計所副所長關鍵。
浸入“田野”
展開中國館景觀設計總平面圖,關鍵娓娓道來:中國館占地4590平方米,是整個世博會上的第二大外國自建館。館前區(qū)面積1600平米,是室外景觀部分。“有整體感,要運用現(xiàn)代設計語言,以簡練的手法展現(xiàn)國家形象、突出大國氣質(zhì),是我們的總目標”。
本次世博會中國館主題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希望的田野”是指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廣義“田野”。在布局中國館整體建筑與景觀時,設計師采取下沉式的處理手法,體現(xiàn)將中國館浸入“田野”中的訴求,表達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總體概念。
不過,對于14年來投身環(huán)境藝術與景觀設計行業(yè)的關鍵來說,下沉式花園,更重要的是其實用價值:在有效增加場館使用面積的同時,也提升空間的層次感和趣味感。觀眾逛累了,可以在花園臺階上席地而坐,享受意大利的明媚陽光,愜意休閑。
“以人為本,輕松、閑暇,那是一種處世哲學和生活態(tài)度。”關鍵這樣解釋。
“按最初設計,構(gòu)成景觀的主打植物是小麥。”關鍵笑著坦言,“但世博會為期184天,跨越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如果種麥子,只有十足成熟,才能保持金黃的色彩,運營、維護成本實在太高。最后,在項目組及施工方的共同決策下,換成了當?shù)爻霎a(chǎn)、比較耐旱的孔雀菊。”按計劃,接下來的主打種植將隨季節(jié)更換品種。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