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文:北大國際醫(yī)院屋頂綠化新工藝的探索
摘 要:新建設的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是目前國內及亞洲最大的綜合醫(yī)院。應業(yè)主要求,設計師將住院樓屋頂營造成一處清靜雅致、小巧優(yōu)美,具有中國傳統(tǒng)園林特色的屋頂花園。本案根據“自然而不拙,樸實而不華”道家思想,利用樸素簡單的建筑材料和獨特便捷的施工工藝,合理配植鄉(xiāng)土植物品種,通過精細的設計與科學施工,建成了既有中國特色,又凸顯醫(yī)院國際化地位的屋頂花園。
關鍵詞: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屋頂花園;傳統(tǒng)園林
Abstract: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completed recently is the biggest hospital in China and Asia. Respon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owner, the designer transforms the space of the roof into a quiet, beautiful and small garden which is ful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character. This case is based on the Daoism principle of “natural but not awkward, modest and plain”, used the frugal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lanted the compatible botanies, by meticulous designing and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created a roof garde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highlighted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Hospital.
Key Words: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Roof green
屋頂花園在國內已發(fā)展多年,但設計理念和工藝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筆者這幾年通過采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設計理念,運用中國園林營造之工藝,探索出適合中國本土的屋頂花園,并且把這項技術通過論文形式與同行共享。以北大國際醫(yī)院為例,為住院患者享受更美好的環(huán)境,根據院方要求,采用筆者創(chuàng)新的中國本土屋頂模式運用至現代醫(yī)院之中。
1 屋頂綠化概述
1.1世界最早的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古巴比倫。童雋撰寫的《造園史綱》記載:“傳說公元前七世紀巴比倫懸空園,是歷史上第一名園,被列為世界七奇之一。”[[]] 巴比倫懸空園又稱為空中花園、懸苑,是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為了取悅日夜思念故土的愛妃賽米拉米斯公主所建的空中花園。該園興建在高達25米的重疊高臺上,每層種植奇花異草,配置可灌溉花草的水管,遠處眺望如同懸在空中,故稱“空中花園”。
1.2中國最古老的“屋頂綠化”
在中國造園史上可以和屋頂庭院相并論的稱之為“臺”,“臺”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觀四方而高者。”[[]]“臺式園林”早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詩經·大雅·靈臺》載:“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毅《園林與中國文化》所提到的臺的概念,指為了模仿自然山岳而建造的臺式園林建筑,從而用于對神靈的崇拜。[[]]隨著歷史的演變,受建筑發(fā)展因素影響,古時的臺式園林建筑逐漸演化為傳統(tǒng)園林中臺、榭等形式。
2 屋頂綠化發(fā)展現狀
近、現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響,中國大地上拔起了一座座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此外,快速城市化在帶動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如城市人口膨脹、建設用地緊張、人居環(huán)境惡化等城市問題。據2013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森林覆蓋面積為24631.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僅為21.63%,遠低于森林覆蓋率應在40%以上的國際標準。在城市綠化方面,《中國園林網》刊登了國家林業(yè)局公布的《2013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城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面積181.2萬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26平方米。全國城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為39.59%和35.72%。因此,在未來城市建設中,有效利用屋頂閑置空間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提高綠化率的一個重要出路,也是節(jié)約土地的一個重要舉措。并轉載了深圳市提出扶持屋頂綠化三大政策:第一,在產業(yè)政策上明確提出發(fā)展屋頂綠化,使之作為住宅產業(yè)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二,在經濟政策上運用稅收、減息等經濟杠桿,扶持引導房地產、物業(yè)管理企業(yè)等發(fā)展屋頂綠化。第三,在技術政策上研究、發(fā)展一套屋頂綠化的技術標準,解決屋頂綠化所產生的防水、防腐等一系列問題。上海率先將屋頂綠化納入《上海綠化管理條例》,以法規(guī)形式確定屋頂綠化的地位,明確責任主體,支持屋頂綠化的推廣。屆時,新的住宅和商務樓,將在規(guī)劃之初就要做出屋頂綠化設計。由此可見,屋頂綠化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
《中國建筑綠化網》中提到北京2011年出臺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工作意見》明確要求,建筑層數少于12層、高度低于40米的非坡層頂新建、改建建筑(含裙房)和竣工時間不超過20年、層頂坡度小于15度的既有建筑,應當實施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在一些西方國家發(fā)展較快,而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和實施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發(fā)展空間廣闊。作者結合自身學習及實踐經驗,以傳統(tǒng)造園工藝及材料結合現代造園新技術,完成了多個屋頂綠化項目:如匯源果汁培訓中心主樓屋頂綠化設計、公安部大院招待所屋頂綠化設計、社科院北側辦公樓屋頂綠化設計、北大國際醫(yī)院住院樓屋頂綠化等案例,試圖摸索出一些有中國特色的屋頂綠化施工工藝。
3 實證分析
3.1項目概況
北大國際醫(yī)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北京大學醫(yī)療城內,為醫(yī)療城的旗艦項目,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綜合性醫(yī)院。為了使住院患者更好享受美好的環(huán)境,院方希望把住院樓十層VIP的屋頂做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屋頂花園。
3.2平面布局
北大國際醫(yī)院屋頂花園位于住院樓10層,分為東西兩處屋頂空間,東側為高級病房區(qū),屋頂面積為415米2(圖2),西側為普通病房區(qū),屋頂面積為135米2。東側以“永康亭”為中心,沿南側女兒墻設置瞭望區(qū)并布置全園散步區(qū),并結合有安全通道的墻面設置花架及北側植物觀賞區(qū)等。西側僅設置南側瞭望區(qū)、東側及北側休憩區(qū)(圖1)。
圖1 西側花園平面圖
圖2 東側花園平面圖
3.3 結構與構造
北大國際醫(yī)院住院樓屋頂花園營造之前樓體已在2014年于竣工驗收,原建筑屋面未曾考慮屋頂綠化功能,頂面鋪設了小廣場磚且醫(yī)院特需管道較多,多處通風口均已固定位置,屋面承載只有200kg/m2。按照北京市《屋頂綠化規(guī)范》規(guī)定,建筑靜荷載應大于等于250kg/m2,并且喬木、園亭、花架、山石等較重的物體應設計在建筑承重墻、柱、梁的位置。(圖3)然而,業(yè)主希望建成既有品位又自然的空中花園來體現國際化。項目難度雖是一次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屋頂綠化新課題研究的機會。
圖3 屋頂實施前現場照片
傳統(tǒng)的屋頂綠化設計通常采用防滲漏層、隔根層、保濕層、蓄排水層、過濾層、種植層、植被層等構造,且多為平鋪屋面。此外,道路及活動場地的設計以找平、抹面、貼石材等方法,通過混凝土墊層抬高,并用紅青磚砌花池。這些材料組合的結構層增加了屋面的承載,且平鋪的做法無法消減荷載,因此,以平鋪園路的傳統(tǒng)做法與作者研究的屋頂綠化中道路做法的承載力進行對比計算,以1平方米面積為例(表1)。
表1
由此可見要消減屋面的荷載,就要簡化結構層,并且改變現行屋頂綠化道路鋪裝的結構和工藝技術,以創(chuàng)新的觀念探索出一種更簡便、更輕體的屋頂綠化道路鋪裝結構和施工工藝。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