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tài)|綠化 | www.22u.com.cn 中國風(fēng)景園林領(lǐng)先綜合門戶 |
中國吉祥物——牡丹
關(guān)于我國國花的討論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不短的時間,備選花種,首屈一指的是梅花,但也有人力頂牡丹,還有人持梅花、牡丹雙國花之說,可見國人對牡丹的鐘愛。 牡丹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觀賞花木,原產(chǎn)于我國北部,現(xiàn)在在秦嶺和陜北山地還有許多野生的。牡丹是毛莨科灌木,又有“鹿韭”、“鼠姑”、“百兩金”、“花王”、“富貴花”之稱。牡丹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花鏡》記載有一百三十一種,《群芳譜》記載有一百八十余種,明朝薜鳳翔的《亳州牡丹表》一書竟列出了二百六十九種,分神品、名品、靈品、逸品、能品、具品六類,極盡牡丹之品類。不過,古人認(rèn)為牡丹中品位最高的還是黃、紫兩色,所謂“姚黃魏紫,牡丹顏色得人憐”。 牡丹有許多響亮、美好的別稱,諸如“國色天香”、“百花王”、“富貴王”等等�!皣煜恪敝Q出現(xiàn)在牡丹栽植、觀賞之風(fēng)最盛的唐初�!度悍甲V》指出:“唐開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長安�!睋�(jù)傳,有一次唐玄宗在內(nèi)殿觀賞牡丹時,問到詠牡丹之詩何者為首,陳修己上奏說是李正封的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為有名。此后,牡丹便有了“國色天香”的美譽(yù)。此外,唐代詩人皮日休也有詩詠牡丹:“落盡殘紅始時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百花王”之稱始于此時,因為牡丹花朵碩大艷麗,冠絕群芳。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沿用了這種說法:“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牡丹的另外一個美譽(yù)“富貴花”,大約始于宋代,源于周敦頤《愛蓮說》中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洛陽牡丹甲天下”,這幾乎是眾口一詞的說法,因此牡丹也有“洛陽花”之稱。洛陽是宋代的大都會,十分繁華,蒔藝、賞贊、歌詠牡丹之風(fēng)也最盛,所以牡丹也就有了“洛陽花”之稱。在當(dāng)時的洛陽,到了花期,往往傾城傾國,觀花賦詩,蔚為壯觀。邵伯溫的《聞見前錄》就記載說:“于花盛處作環(huán)囿,四方使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臺間,引滿歌呼,不復(fù)問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籠賣花,雖貧者亦載花飲酒相樂�!睔W陽修《洛陽牡丹記》也記載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fù)擔(dān)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遨游,往往于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簾,笙歌之聲相聞。”總之,洛陽的牡丹花不僅開得好,而且當(dāng)?shù)啬信嫌谉o論達(dá)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對它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直把牡丹花期當(dāng)成了熱鬧的節(jié)日。這也無怪于如今每年的洛陽牡丹節(jié)享譽(yù)中外、賓至如潮了。 牡丹以它獨特的姿質(zhì)逗引著人們的審美熱情,也便漸漸地滲透到人們的觀念意識中,成為吉祥象征物。如果說,牡丹“國色天香”的雅號還在于說明它的審美特性,那么“花王”、“富貴花”所寄寓的就更多的是超越審美領(lǐng)域的意義,反映著人們企盼、祝頌既富且貴的意愿。文人雅士以牡丹命名自己的書齋、花園,如宋代周必大有“天香堂”,明代周王有“國色園”。婦人們則喜歡把牡丹簪插鬢邊髻上,史載唐時婦女多簪牡丹于髻上,以顯示其嫵媚與富麗。 既然牡丹既具審美價值,又有吉祥寓意,那么它也就必然成為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重要素材,比如“官居一品”、“國色天香”,就是牡丹的紋圖。此外還有: 富貴長春——牡丹和長春花(或白頭鳥)的紋圖。 長命富貴——壽石、牡丹和桃花的紋圖。 神仙富貴——牡丹、水仙的紋圖。 十全富貴——牡丹配以十個古錢的紋圖。 這些圖案應(yīng)用于畫稿、衣料、家具、什器、建筑等,極其廣泛。
編輯:jojo |
閱讀: 次
有關(guān) 牡丹 的新聞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