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22u.com.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膠水橋的真相與問責
近日,南京耗資5000萬新建一年的漢中門大橋,被市民發(fā)現(xiàn)有30多根欄桿裂開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訴后,施工單位竟連夜用膠水將裂口糊上了(《重慶晚報》昨日報道)。 此事蹊蹺之處頗具“喜劇”色彩,剛滿周歲的大橋便已開裂,而施工方處理的方式居然是“膠水縫合”。何其淡定,又何其搪塞?這也算是開中外橋梁建筑之先河了吧,如此創(chuàng)意還真不是一般人敢想敢做的。聯(lián)想到建造之初花掉的5000萬“真金白銀”,更覺得此橋滑稽得很。媒體曝光后,網(wǎng)友自發(fā)把“豆腐渣工程”的名號送給了漢中門大橋。至于到底是否“豆腐渣”目前還只是“疑似”,畢竟我們沒有看到專業(yè)人士的鑒定結論。但就常識而言,如此年輕的大橋就這般千瘡百孔,多半不是所謂“熱脹冷縮”之類“自然原因”造成的。 需要追問的是,此等“先天不足”的橋是如何建出來的?當然,我們可以將其歸之于無良建造商偷工減料云云。但是漢中門大橋畢竟不是私家園林里點綴的小景,而是事關公共利益的基建工程。這就決定了其建造過程必須接受職能部門制約和監(jiān)督,建造之后要通過驗收。理論上,必然有一套標準和程序是橋梁施工必須遵守的。而這種“標準和程序”正是杜絕“豆腐渣”的關鍵所在。但如今“疑似豆腐渣”還是來了,帶著膠水掩蓋的“傷痕”,如此刺眼。有理由相信,“先天不足”的橋,之所以能矗于秦淮河面,必然與“后天畸形”的監(jiān)管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據(jù)報道,南京市建委表示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絕不護短。看來,建委還真是反應迅速、態(tài)度懇切,超脫得很,大有正義凜然之勢。但請不要忘了,“膠水橋”之“童話”所以能變成現(xiàn)實,建委也“功不可沒”。有沒有組織公開透明的招標?有沒有對工程設計做專業(yè)論證?繼續(xù)追問下去,施工途中有沒有派員監(jiān)督?建造之后有沒有嚴謹?shù)尿炇樟鞒蹋糠泊�,非有一點疏漏,南京市建委方可自證清白。 事已至此,公眾唯有等待真相。雖然潛意識里很多人早已認定此橋系豆腐渣過程所致,但權威結論出來之前一切只是“疑似”。如果最后證明漢中門大橋確有著建造上的“硬傷”,懲戒施工方之余,南京市建委有必要調整下自己的“聲調”和角色定位。決然不能只扮演超脫的、“不護短”的懲戒方,自身也應該接受問責;但如果不巧,最后證明N處裂紋只是“自然力下的正常現(xiàn)象”,那么除了看著大橋被整修,我們唯有慨嘆與極小概率事件有緣了。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