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guī)劃-規(guī)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guī)劃設計頻道 | www.22u.com.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賀鳳春:關于古典名園修復的思考
![]() 中部規(guī)劃 中部,西接靜園梅泉志勝,東靠虛廓園梅花田,占地約12.3余畝,為兩座園林的中間地帶,屬于原學校的拆遷部分,已找不到任何與園林相關的遺跡。這里的地位極其重要,既是靜園、虛廓園的空間過渡,又是聯(lián)系兩園的紐帶。 中部規(guī)劃,以山水、綠化景觀為主,僅點綴了虞峰畫影堂、松壑歸云閣兩組景觀。主要企圖以平淡、簡潔的手法,烘托東、西兩園的豐富和精彩。同時,又希望有一點份量的園林建筑,以達到統(tǒng)一整個園林的景觀目的。 在翁府前路設園林北入口,入園為障景假山,形成入口空間。 松壑歸云閣、虞峰畫影堂: 中區(qū)設計山水景觀,力圖表現(xiàn)"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空闊湖水廣,青熒天色同。艤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的意境和園中山水之美,同時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風光融入園林之中。"繪得園中景,意在虞山情",從而使園林升華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心得篇 江南文人山水園形成的哲學思想 追求自然,是文人山水園的基本特點;追求清幽、超逸、空靈、雋永之境,是文人山水的靈魂。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先秦道家,魏晉玄學,唐宋禪學與理學,都對文人山水園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直接影響,特別是老莊思想,決定了文人山水園的發(fā)展方向與實踐走向。 道家代表人物老莊是崇尚自然的先驅,提出"天地有大美",極力稱頌大自然的壯美,把自然山水之美提到精神自由、心靈解放、物我超越的境界,認為清靜無為、無欲、無念,才能保持一種澄澈的心境。這種追求"天道"、"人道"同一的自然觀和思想,深刻地影響了文人對自然山水的醉心和向往。 公元3~6世紀,是中國文人山水園形成的關鍵時期。當時,中國社會進入魏晉南北朝。這是一個社會動蕩的時代,儒學解體、老莊哲學流行、玄學清談風習興起、精神上極為自由解放。道家主張擺脫任何羈絆和束縛,使人的精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求得自我解脫。因而向往自然、醉心丘壑、隱世脫俗蔚然成風,成為時尚。這種寄情山水、超然自得、虛無放蕩的魏晉風度,促進了山水畫、田園詩日趨成熟。隨著它的興盛,直接啟導著寫意山水園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老莊從哲學層面闡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主要論點認為: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人的社會規(guī)則來源于自然界的法則,而自然界法則來自最高的道。道法自然是說道的本質是自然的。 《莊子》則強調天人合一�!肚f子·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合一"。認為自然與人具有同一性。 老莊贊美自然,要求人與自然的合一,人向自然復歸,進入一種絕對自由的、猶如自然本身的境界。中國文人山水園遵循的主要是老莊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學。 因天人合一的理念,而有文人山水園在經營布局上的遵循順應自然、追摹自然的原則,營造出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景觀。 1、解讀園林--江南私家園林多數(shù)屬于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典園林是由山體、水系、建筑、植物等多種元素以及相關的園外環(huán)境共同組成的"活"的文物。由于朝代的變遷、園主人的更替、自然氣候和建設活動的不停變化。它的"原狀"本身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所承載的歷史、人文及自然信息也是千變萬化的。 2、對話歷史--查核史料,研讀文學作品,訪問園貌見證人等,進行綜合性研究工作。深入理解不同時期造園主人的造園思想,與其進行歷史對話,著重意境創(chuàng)作,再現(xiàn)古園神韻,是古典名園修復之真諦。 3、保護發(fā)展--執(zhí)行文物政策,對現(xiàn)存園林布局、山石、水體、建筑、古樹、名木嚴格保護,同時隨時代發(fā)展,結合當代規(guī)范及審美標準,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 4、傳承文化--搶救瀕危文物,傳承中國古典園林文化,是當代園林設計師的歷史職責。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