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公園,永遠不要變成工地
當下,為期兩年半、總投資12億元的玄武湖環(huán)境整治正在進行,南京園林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暨玄武湖公園開園百年研討會8月17日在玄武湖邊舉行,26位文化名人作為研究會專家顧問到會,直指當前園林建設的一些問題: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所長楊穎奇說,“一些南京人不要說幾年,十幾年都不來玄武湖,外地游客被導游拉著在門口轉(zhuǎn)轉(zhuǎn)就表示已看過玄武湖。園林如何保持吸引力?”
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楊新華建議,每家公園首先要解決游人問題,“我去那個公園干什么?”公園應該先請專家摸清家底,定下主題。洛陽牡丹節(jié)人山人海,梅花山梅花節(jié)游人如織,這都是清晰定位的結(jié)果。白鷺洲折騰來折騰去,最后結(jié)合夫子廟搞了個水街,活了,因為它終于找到有別于人的路子。園林定位千萬不可忽左忽右模棱兩可,面面俱到又乏善可陳。
江蘇楹聯(lián)協(xié)會理事徐延平說,“玄武湖公園正在搞征集30年以上老照片的活動。我進公園的時候,看見一些老頭老太拿著照相館的小袋子、黑白照片在太陽底下排隊,他們說為了參加活動,在家里翻箱倒柜找老照片,看著這些照片勾起了不少回憶。”徐延平建議園林要與人保持長久的親密關(guān)系,需要不斷搞活動,讓人與園林產(chǎn)生一種情結(jié),才能起到歷久彌新的效果。
葉兆言說,上世紀90年代,他住在玄武湖附近,天天到玄武湖轉(zhuǎn)。一天,在門口遇到一位大學同學,他帶一家頗有實力的國外財團來考察,說準備在玄武湖建五洲公園。葉兆言對同學說,你這是罪過哦?!爸档脩c幸的是,玄武湖沒有變成歐洲城、世界公園。南京的特點是慢一拍,上世紀50年代西湖邊的城墻拆掉了,南京的城墻卻因為‘慢一拍’保護下來了?,F(xiàn)在城市之間都流行互相學習、比較,效仿時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曾經(jīng)因為堅持而獲利。現(xiàn)在經(jīng)常講打造,不少城市很有歷史文化底蘊,但做起事來不顧后果,而這些年的建設證明很多開發(fā)是無效的。”
葉兆言希望玄武湖公園永遠不要變成一個大工地,其次,小工地也要盡可能的少。“因為,有時候細微的變化就能徹底改變一個園林甚至城市的品質(zhì)。比如法國梧桐的引進,完全改變了南京的風貌,歷史上的南京是以柳樹為主,引進法國梧桐后,南京呈現(xiàn)的是民國新興城市欣欣向榮的景象。不是不能改,改變不能隨意,一定要慎重。”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