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位于西城區(qū)的“北京營城建都濱水綠道”一期將建成迎客。這是城區(qū)首個綠道系統(tǒng)。市民可以沿著濱水綠道到達大觀園、陶然亭公園、天寧寺等多個景點景區(qū)。
“北京營城建都濱水綠道”北起木樨地,南到永定門,全長9.3公里,途經西護城河、南護城河以及一段永定河引水渠,是本市規(guī)劃的10大城市濱水綠廊之一。
西城區(qū)園林綠化局局長高興春介紹,這條河匯集了北京眾多歷史文化遺存,是北京市建城的肇始之地,北京市建都就是在廣安門橋邊上。另外河道沿線有天寧寺、白云觀、大觀園、陶然亭等多處人文景觀、景點。
改造前,這條河被分割成幾個獨立的橋區(qū),橋上與橋下的活動空間并不相通,景觀節(jié)點的觀賞性與親水性也明顯不足。
“建設濱水綠道,主要目的是方便市民休閑健身。”高興春說,濱水綠道將打造兩條城市慢行線,一條是步行道,在原有的巡河路基礎上改建;另一條是自行車道,在河堤上建設。同時,在河坡上建設二級平臺,連接河堤與沿河路,方便市民上下、進出。原本各自獨立的橋區(qū)空間也將打通。
道路以外,休閑配套設施也必不可少。“沿河將建設19處觀景平臺,同時河道兩岸還會增設座椅、垃圾箱、衛(wèi)生間等休閑設施,以及書吧、咖啡吧等類型的休閑場所,盡可能滿足市民的休閑需求。”
這條濱水綠道在景觀營造上也頗費了一番心思。從今年春天起,沿著30米寬的河道,園林部門種植了油松、銀杏等大規(guī)格喬木,以及碧桃、榆葉梅等花灌木,根據每段河道的特點,精心打造“山花浪漫”、“太液金波”等10處特色景觀,最終形成“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景觀效果。
截至目前,“北京營城建都濱水綠道”一期,即木樨地至白紙坊橋的5.5公里綠道,已完成工程量的70%,預計9月25日全面完工,并向市民開放。二期建設于年底啟動,明年年底前竣工。這條綠道串聯起西城眾多的歷史人文景觀,并為周圍市民休閑健身提供了好去處。
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從明年起,北小河、清河、永引渠、南護城河、昆玉河、通惠河、西護城河等本市規(guī)劃的其它濱水綠廊也將陸續(xù)啟動建設。首都市民將擁有更多的綠色慢行空間。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