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要滿足大眾審美需求
近年來,各地大型公共建筑帶給很多普通民眾的感覺就是,無論它們出自本土還是外國設計師,都具有相似的審美特征,也就是偏西化、偏超現實的審美趣味。這樣的審美趣味,與中國本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期待是有差距的。這或許就是一座新的建筑落成后往往受到許多普通民眾譏諷的內在原因。
很多建筑設計師都承認,無論中外,真正吻合當地歷史文化和城市發(fā)展,又極具美感的建筑并不多。民族風格不是一個標簽,找一些民族元素貼在建筑外表是不可以的。能設計出從內到外都很中國,又高于一般期待的當代建筑,需要大智慧。沒有這種大智慧,退而求其次,便是追求自己的個性,把個性融入自己在世界各地的作品中去,成為了很多建筑設計師的選擇。
建筑的美,需要設計者和觀賞者共同接受才行。也有很多設計師抱怨,在國內,賣得最好的永遠是新材料、新概念,財富新貴們以此彰顯自己的財富和品位,這就迫使很多本來很有文化追求的設計師不得不就范。而理想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恐怕還需要很多時日才能培養(yǎng)出來。
把民族建筑文化與世界趨勢比較好地結合起來,需要建筑設計師從文化傳承中吸收外來文化的優(yōu)點,完成現代民族風格的轉變。這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fā)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fā)布建筑設計新規(guī) 釋放建筑創(chuàng)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guī)劃國土委發(fā)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guī)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guī)則(修訂稿)》)。據悉,《規(guī)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