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都是相像的,而小城市各有各的不同
城市是卷帙浩繁的大書。無論是錦繡喧嘩的都市還是素樸安逸的小城,都像一部部敞開書扉的巨制,里面有波瀾壯闊、微漪瀲滟、金戈鐵馬、歌舞升平、萬家燈火、聲色犬馬、光怪陸離、云譎波詭……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曲曲抑揚頓挫的旋律,從城市流出。城市是貯存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流轉文化的容器,是文化、社會和政治創(chuàng)新的重要孵化器。
本世紀一十年代開始,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就居住在城市,而且這種聚集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遞進。在城市化的潮流中,中國一馬當先,以世界范圍從未有過的記錄推進城市化的進程。這種嬗變既是時代的必然,時代的進步,又是時代的代償,時代的無奈。
由于城市化在中國不是單兵突進,而是與全球化、信息化不期而至、齊頭并進,這三股浪潮洶涌而至,席卷神州大地,這種疊合加之行政權力高度集中,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但凡現(xiàn)代化全球化浪潮所過之處,往往摧枯拉朽,淹沒了各各相異、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最突出的是城市同質化的傾向日趨嚴重,無論徜徉在沿海城市還是內陸城市,躑躕在東海之濱還是西南邊陲,你都會恍惚難辨城市的差異。城市文化的膚淺化、粗俗化、娛樂化、商業(yè)化日趨嚴重,消解和衰退著城市的傳統(tǒng)習俗和審美旨趣,抹平和削損著城市的文化特色,瓦解和摧毀著城市的鄉(xiāng)愁依托。
一座城市只有具備了有特色的文化,才有可能以卓爾不群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換句話說,一座城市必須應該有自己獨樹一幟的身份標識,而這種身份的背后就是特色。怎樣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保持并強化城市的特色文化,避免同質化的危機,避免千城一面的困境,讓不同族群在不同文化的物化形態(tài)中,找到自己心曠神怡的棲息之地,找到自己靈魂歸宿的精神家園,這是中國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走過近百個國家,到過無數(shù)的城市。記得平生去國外第一個大城市就是蘇格蘭的愛丁堡,它凄婉的風笛和男士格子裙的浪漫令我印象深刻,而愛丁堡城市之“古舊”更令我感慨萬端;而后我去與之僅一小時車程的格拉斯哥,相比較愛丁堡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英國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是全世界的翹楚,而格拉斯哥則是它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重鎮(zhèn),這座城市曾誕生像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力學家瓦特這樣世界級的人物。最后驅車去倫敦,那更是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心臟,它的繁華輝煌令當時的我有目不暇接之感。
后來,我又去了法國戛納、意大利威尼斯、瑞士達沃斯等,這些歐洲小城以城市的特色彪炳全球,她們身份的標識昭然若揭,令世人艷羨不已。我還陸續(xù)參加了世界上無數(shù)的藝術節(jié),從阿維尼翁的戲劇節(jié)到波哥大藝術節(jié)一直到潘普羅納奔牛節(jié),這些城市的節(jié)慶活動使城市身份更得到彰顯。我也穿越時間隧道,來到近兩千年前的龐貝,置身于這座曾被火山巖灰湮滅的城市,拂去歷史的塵埃,當年的城市如此真實地再現(xiàn)和袒露在我的面前,使我有一種靈魂的震撼。這就是城市!多么不可思議。
1980年代去香港,很驚奇銅鑼灣、彌敦道鱗次櫛比的商鋪,但上海很快做到了;以后去美國,在洛杉磯一家麥當勞店里吃漢堡包和冰淇淋,很欣賞這樣的快捷與規(guī)范,不久上海也有了遍地開花的各式快餐;再以后去墨爾本,看到夜晚滿天星的燈珠環(huán)繞著松樹樹干,煞是漂亮,現(xiàn)在上海南京西路那一段滿天星的燈珠更是璀璨一片,比起墨爾本有過之而無不及;再以后去德國,在柏林愛樂樂團的現(xiàn)代音樂廳里聽交響樂,曾希望上海也能有這樣現(xiàn)代的音樂廳,現(xiàn)在類似的現(xiàn)代音樂廳和歌劇廳已紛紛崛起……上海如此,全國亦然,中國的城市正在大踏步地追趕,日益躋身世界先進城市的行列。
然而全球化與城市化是把雙刃劍,它固然有開放、寬容、溝通、融合的積極一面,但也會產(chǎn)生遏制多元、窒息個性、催生趨同的弊端。1990年代我作為中青年的代表,應澳大利亞政府和德國政府的邀請,去訪問這兩個國家,他們給我的權利是我可以去任何地方隨意造訪,政府全力配合并提供所有資金。那時國門剛剛打開,我急于去那些我耳熟能詳?shù)某鞘?,但后來發(fā)覺這是一個愚蠢的選擇,因為我去的幾乎都是大城市,應著了托爾斯泰的那句名言,我將其套用:大城市都是相像的,而小城市各有各的不同。因為小城市還未受到全球化的侵襲,還往往保持著天然去粉飾的本真和特色。
其實,我當時看到大城市的雷同,也是一種物化的表象,沒看到城市的氣質與靈魂——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一座城市的社群都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比如說北京和上海,中國最大的兩座城市,街區(qū)城貌有太多的相像相近之處,但內骨子里,卻大相徑庭。這與這兩座城市培養(yǎng)出來的社群有很大干系,皇城根下與十里洋場是不一樣的,胡同生活與弄堂生活也是不一樣的,具體表現(xiàn)在理念規(guī)約、風格習俗、飲食衣著、語言品性、待人處世等各方面。還記得甫到英倫,首先就被街隅的紅綠頭發(fā)的朋克所驚詫,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標新立異。當剛看到年輕女性內長外短的裝束以及膝蓋破損的牛仔褲,也疑惑一時,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前衛(wèi)時尚。時尚開始一定是種獨特和別致,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然層層漣漪波及開去,標異就變成流行,而流行就成為趨同和效仿。這是一種規(guī)律,個性與共性就這樣相生相克。
建設特色文化城市最早出現(xiàn)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里,僅僅只是一句話,但被理論界人士很敏感地捕捉到了,列在公布的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里。那一年我已到了社科院,縈縈于心的這個題目讓我夢牽魂繞,當年的春節(jié)都沒有過好。投標書交上去以后,初評欣然入圍。那時國家重大課題入圍后需要赴京面答。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所長、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教授擔任我的主考官,其他還有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的教授。其實當時我都不熟悉他們,甚至連陸學藝教授也不認識,因為社會學和文化學畢竟還是兩個不同的學術圈。我的優(yōu)勢在于我的職業(yè)經(jīng)歷、國際視野,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在大型特色活動鑄就城市文化特色、精神風貌以及氣質內涵方面,我作了相當淋漓酣暢的闡述。面試不久,我率團去美洲訪問,在回國這一天,我接到同事們的短信,熱烈祝賀我中了國家重大課題。
在以后悉心研究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道們廣泛進行社會考察和田野調查,數(shù)次出國去收集案例,我們還承擔了中國文化部與歐盟聯(lián)合舉辦的“歐洲文化之都”與“東亞文化之都”論壇的學術策劃,從中收集數(shù)據(jù)與實例,進行實證研究……現(xiàn)在,作為研究成果的這本五十萬字的《城市的救贖》即將由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我相信它將融入“城市”這部五光十色的大書中,并成為這部巨制中的一個有意思的篇章。
原標題:讓城市個性流淌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chǎn)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jù)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